寒门宰相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1161


人与人的关系,原来真会随着地位变化而变化。
这其中并非势利眼,好比一件平常事随口说来,旁人都觉得是装逼或感到嫉妒,如此又何谈交心。
后世尚且这样,又何况于人与人不平等的宋朝。
章越再想到郭林,若是以后二人身份悬殊,那么彼此再好的友情,还能坚持如初么?
难道人生际合就是这般?
正在喝茶之际,突见对面一行人走来,进入水榭侧的戏堂,随即又向水榭走来。
众人议论一阵,猜测是吴充来了。
众人迎出水榭,章越但见一位气度绝佳的中年男子徐徐走来。吴安诗,吴安持二人抢着一步上前,迎了这名中年男子,然后吴安持跟在吴充的身后一并朝水榭走来,至于吴安诗则前往礼堂。
众人一并行礼口呼道:“见过太守。”
吴充现任陕州知州,众人是用太守,也就是过去一郡之守的意思来称呼。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也是自称太守,他当时也是出知滁州。
吴充一脸笑意地道:“诸位毋庸多礼。”
而此刻距水榭不过十数米的戏堂之内,吴充的妻子李氏,吴家的长媳范氏皆在戏堂里隔着一道垂帘,朝水榭里看来。
这时候吴安诗气喘吁吁地赶到了。
原来吴家在此不仅仅是为了看戏。
吴安诗介绍道。
“娘,爹爹身旁这人即是王观,表字道叟,如皋人士,极有文采,如今已是娶妻。”
“娘,这位便是状元公章衡。也已是娶妻。”
李氏道:“文曲星果真不凡,他的妻室是什么人?”
吴安持道:“听闻是老家定的亲事,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
范氏道:“这就是父母的眼光短浅了,不过三十岁罢了,等几年不好么?”
李氏道:“按你所言,如今读书人三十岁前都不要成婚了么?”
范氏垂头道:“娘说得是。”
吴安持笑道:“子平兄是好人!他中了状元后,即将妻子接到湖州,随之宦游,听闻他的妻子身子不好,但一直为她寻医问药。”
李氏赞道:“如此有情有义的男子,实是太少了。”
吴安持道:“娘,这位是章惇,字子厚,去年弃榜的人。如今已是娶了张御史之女,也是开封府府元。”
李氏看着章惇道:“倒是一表人才。”
接着又向范氏问道:“你怎么看?”
范氏道:“听闻去年弃旨弃榜,京中上下都言此人无行。”
李氏道:“莫要听风便是雨,旁人说无行即是无行?弃榜又如何,今科中了便是了,他如今是开封府府元,不出意外今科可高中。到时候谁敢再提他过去之事。”
范氏连被李氏连呛两句,不由作恼,闷着声立在一旁。
李氏又对吴安诗道:“人就不一一给我说过去了,就言没几个婚配的吧!”
“是母亲,这位刘几,就是与爹爹谈笑风生之人,他乃太学第一人,可惜上一番文章没被欧阳学士看中,否则早就中了进士,今科国子监解试得了第二,差一些得了国子元。”
李氏道:“此人娘知道,他的文才很好,但偏偏有风流之名,喜好狎妓,留宿青楼。”
吴安诗道:“娘,狎妓之事……故有些不妥,但岂可因小节而废大义呢?何况他虽喜风花雪月,但于功课无碍,才华是当之无愧的太学第一。”
“狎妓就是大弊,观一叶即可知秋了。爹爹是如何教导你们兄弟的,我们吴家三代官宦,若是家风门风不正,家道也是要败落的。”李氏训斥道。
吴安诗垂下头小声嘀咕,原来十七爱数落人的脾气倒是从你这学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亲母女呢。
“此人呢?”
李氏忽指着一名少年言道。
吴安诗顺着李氏的目光看去,但见那位少年跟在章衡的身后,在吴充的面前倒是有些拘谨。
“此人论年纪倒是与十七相仿佛!”李氏言道。
“娘,这就是章越,家中行三,之前本要考九经,但为李直讲所劝,如今已转为进士科,也不知有几分把握。”
“哦?你说他之前不是进士科的?”
吴安诗道:“正是,五十少进士嘛,章三郎还不到十五岁,若真要中进士也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这时李氏笑道:“怎么等不得?我倒是看此子不错。”
吴安诗不由吃了一惊,怎么李氏会看上章越。
换了刘几与章越一起挑,肯定是选刘几啊。
吴安诗心想,莫非自己母亲不愿十七嫁个好人家,将来好压过她几个姐妹一头,故而极力给他安排一个差的亲事。
ps:出自廖培之书友本章说。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风门风===
吴安诗此刻想,母亲的心思,绝对是这样的。
之前十五娘嫁给文彦博的六公子前,李氏特意请了宫里的宫女,以及几位伺候公侯府上的老妈子教导十五娘礼仪举止。
但十七同在家中,李氏却不让她旁学,这不明白着,就不打算让她如几个姐姐那般嫁入高门吗?这是明白着偏心。
那嫁给出色寒门子弟也成,万一哪一日人家发迹了呢?
真宗时的宰相王旦也有一女,当时不少名门望族都来求亲。但王旦挑来挑去,最后将女儿嫁给了一名名叫韩亿的进士。
众人都是吃了一惊,韩亿虽说是新进士,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出身,而且还带着孩子。
家里人都质疑王旦的决定,一起反对。
王旦则直接来了一句‘此非渠辈所晓知也’,坚决将女儿嫁给了韩亿。
日后韩亿如何?
韩亿自己官拜副宰相就不提了。
韩亿的八个儿子全部都中了进士,其中三个儿子两人官拜宰相,一人则为副宰相。
再说回宰相王旦,他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宰相吕简夷的儿子,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吕简夷的女儿。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宰相范质的孙子。
宋朝大臣政治联姻比比皆是。
但唯独王旦极有眼光,既有政治投资,也有政治联姻。
但是……但是把刘几与章越放在一起看,瞎子也知道刘几的前途更好啊!
刘几人家是太学第一人,这一次国子试第二名,明年春闱中进士极有可能。哪能因为人家常逛青楼就将人否定了。
欧阳修,柳永还日逛夜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最后成为了文坛大宗师。
故而吴安诗还是决定劝一劝道:“母亲大人,这位章三郎君不到十五岁入太学,定然是有才学,但断然是远远不如刘几的。孩儿看刘几不仅才华好,还有状元之才的,文章写得好不说,还是如今太学生中的翘楚,听二郎说他的为人,对抚养他的祖母,堂伯,那是称得上孝字,无论人品才学都无可挑剔!”
李氏道:“状元之才又如何?还不是被欧阳公一句‘秀才刺,考官刷’给讽刺了,我看也不过尔尔。倒是章三郎君,你没看到他的族亲章子平乃当今状元,其兄又乃府元,不说他自己,这二人他日也是青云可期。”
吴安诗道:“可是母亲,这刘之道虽寒门出身,但其族乃当地大族,他为家中嫡子,家中也还算是富裕。至于章三郎君家中只有一店铺,此外并无恒产,否则他兄长又何必改籍?十七自小锦衣玉食,怎能去受苦?”
范氏闻言心道,若是李氏有意让十七嫁得不好,那么你如此说岂非顺了她的心意。
但范氏明知如此,也不出言提醒,似另有主意。
但见李氏横目道:“你道我是杂赁院子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论看人的眼光还不如你否?你爹爹当初尚是我相中的,央你外公外婆作得主,那时你大伯还不过是一个知县罢了。”
吴安诗慌忙退在一旁道:“不敢,孩儿自不敢作母亲的主。”
李氏又道:“那是自然,你外公外婆都不敢做我的主,你又岂敢做主?”
吴安诗满头是汗道:“母亲说得是,家里一切当然都是听母亲的。”
李氏道:“你又说错了,此事我也做不了主,你还是让你爹爹做主吧!”
吴安诗又被怼了几句,狼狈得不敢再接话。
这时李氏,范氏二人又看向水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