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61


而宋朝则不同,因有科举有了糊名制的存在,严格打击了行卷,荐卷等鄙习,使得宋朝读书人终于可以挺直腰道‘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宋朝皇帝也喜欢从寒门提拔读书人来平衡朝堂,这就是‘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
故而宋朝之科举比起唐朝,真正有了几分‘唯才是举’的意思。
但是漕试与解试悬殊的录取比例还是打击了章越。宋朝没有秀才,举人的功名,就算千军万马过杀过解试,直赴京师礼部试,可一旦落榜必须回过头来再考一次解试。
可是兄长明知于此为何却仍不同意自己参加漕试呢?
“那哥哥为何方才不愿我去呢?”
但见章实道:“你是我自小看着长大,你胸中有几分才学,我还不知?方才你不过好采给答上了,若真继续考校下去,怕就揭了底了。”
章越闻言无语至极,自己兄长居然这么……了解自己。
章实又道:“还有人家的子弟,乃是高门士族出身,怕是平日脾气不甚好,是个不妥帖的人。给人作书童说是好听,与安童也是仿佛,不仅心思要八窗玲珑,也得伏地作小地服侍主人家。可你自幼娇生惯养,素不知看人脸色,随人上下,哪是受得住气,我思量再三还是觉得不妥。”
章越听了算是明白了,原来兄长真正的意思是舍不得自己吃苦啊。
章越眼眶微红,用后世的一句话的,有人不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吧。
不想兄长看出自己眼底流露出的感情,章越只是低着头道:“哥哥,我明白了。”
章实还以为章越因此有些不高兴,马上道:“你放心,不就是读书吗?我一定给你找一个好先生。”
“好啊!”
章实见章越答允松了口气,他看到南浦桥桥亭上有一卖粉羹的摊贩问道:“三哥,饿了吧!”
“嗯!”章越很用力地点了点头,随即肚子咕咕地直响。
不久兄弟二人蹲坐桥亭的栏杆边各捧一大海碗,大口大口的嗦粉。
此刻桥下溪水湍流,桥上行人继续为了生活碌碌,天边雷声隆隆,作势要下雨的样子。
夏夜,暴雨!
耳旁雨声不绝,正是躲在被褥里睡觉的好天气。章越躺在床上入睡后,默认进入了另一个天地。
白日的事,如同走马灯般在他面前放了一遍。
在彭宅时犹豫的事情,到了此间仔细一想,倒是令章越心如明镜格外清晰。此刻他终于不反对章实替他下的这个决定,甚至庆幸章实替自己拒绝了。
正如当初那个老者告诉自己‘天下事,少年心,梦中分明点点深’。
少年心需要常拂拭。
但拂拭这话,佛家不喜欢,比如那句揭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可这句话一直被认为功夫未到,于是有了下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不然,只要事功,就要用力,用力就要用心至功夫,无心怎么可能作功夫呢?故而少年心在于一个纯字。
纯就是不断自省回归他本来的念头,这就是拂拭。
那为何说拂拭重要?
就在于一句话‘一以贯之’,反过来说就是‘见路不走’。
人生百条千条路,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比如当书童固然是大多数贫寒人家的选择,但对于章越而言,能不能受得住人家二世祖的气,伏地做小地忍耐个十年,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算了吧,自己可是被别人踩了脚,都要踩回去的人。真要作了书童,能够委曲求全?
若真走了这一步,一辈子都翻不过身来。
因此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诱惑,实事求是地问一下自己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不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能得到的,什么是不能得到的。
故而章越此刻更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愿走这条路。幸好今日兄长替自己拒绝,万一自己把持不住诱惑,当面答允了事后又反悔,那就得罪人了。
那既是此路不走,自己又要走哪一条路呢?
章越随即面前又是一个画面展开,画面中不知为何章越却梦见了自己的二哥章旭。
章越突梦见章旭进京,经过老师陈襄的保举,以监生的身份在京考中了乡试,然后又一路考中了会试,殿试,最后中了进士。最后章旭得到当朝宰相文彦博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了她。
兄长然后风风光光地回到老家中,乡人都赞他光宗耀祖,那时他不仅赎回了家里当去的宅子田产,而且县令,彭县尉等都改颜相向,争相跪舔……自己。
赵押司哭着喊着求自己放过他,大人不记小人过。
而自己也因二哥的提携,也不用如此辛苦读书,直接成为一个衙内,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一日他与七八名纨绔子弟横行在大街上偶见一名貌美如花,令他怦然心动的民女……
面画到此就结束了,以至于梦醒之后,章越很是郁闷了半日。
s: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
求学===
就在章越呼呼大睡,想着自己作衙内的晚上。
南屋那边。
章实于氏夫妻之间也自有一番言语。
南屋里的家什,早已被赵押司搬走,连于氏当初从建阳陪嫁来的奁妆也一并搬空。现在屋里仅剩一张狭小架子床,仅容妻子与章丘二人躺下,而章实则只好打了地铺。
现在章丘早已入睡,于氏在旁轻轻地打着扇子,而章实与于氏仍低声商量着。
“屋子不抵不典,一个月虽可省下两百钱来!但余钱没剩多少了,要供叔叔,丘儿两人发蒙读经。这家贫难办素食,往后日子如何过?”于氏闷闷不乐。
“今日你在彭府遇到的那个致仕下的官员,就是个良机,当时为何不替三叔答允了?”于氏出声问道。
章实道:“那老先生藏头亢脑的不说来历,总令我有些怀疑。”
于氏道:“就咱家如今,人家还能惦记什么呢?”
章实苦笑道:“娘子说得是,但这书童太埋汰了三哥,若是伴读我就答允了。”
于氏哎地一声道:“实郎。似那般的高官世家皆是如此。书童就是伴读,伴读就是师长,真要论到师长了,唯有制举时的考官或能行卷举荐的大员才可称得上。”
“人家家中还真缺人磨墨洗笔的书童不成?老先生亲自出口相邀就是提携之意了。”
章实道:“不会如此,万一真是去磨墨洗笔的呢?”
章实一时有些困惑,踱步想了一阵道:“娘子说得对,我一时没有计较。这可如何是好,若误了三哥的程头,将来论起此事来怪我,那可如何?”
于氏道:“既已经说了不去,还待如何?难道还出尔反尔不成?”
“当时吴大郎君说倒是不着急答复,反是那老先生甚是意诚!”章实左思右想一阵,这才坐不住了道:“夫人,这位老先生乃是建阳人士,老泰山在建阳交游这么广,多半熟识。咱们不如托老泰山走下门路如何,再将三哥送上门去如何?”
于氏。。。。。。
于氏收起扫帚淡淡地道:“你既打定主意送三叔去读书,那就去办吧。眼下家中光景你又不是不知,你心底可有称亭则个?虽说县衙那还亏着咱们八十多贯,但哪日拿回还不得知,长便说来入不敷出也不是办法,你的活计还没有着落?”
章实犹豫了会道:“昨日徐掌柜说那边缺人,让我去帮手?”
“帮手?徐掌柜是开茶饭店的,能有多大营生?”
“门面铺席总要有人去承直。”
章实含糊地回答,于氏也就没有细问。
这一夜,章实于地铺上翻来覆去,似下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这两三日章实一直往外跑,章越知道兄长在为自己读书的事奔走,他在家闲着无事,除了每日教章丘三字经外,并无他事。
章丘记性很好,加之三字经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学得特别快,这令章越特别有成就感。章越想到过几日自己要去读书了,怕是没那么多功夫教章丘,于是将三字经写在纸上,教章丘读了一遍,让他以后自学。
这日章丘背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时,这日回家章实提着一袋子东西与章越言,私塾给自己找好了,明日与自己一并提着篮子前往拜师。
次日一大早,于氏即起床烧汤做饭。
章越吃完了茶饭,就见于氏拉着睡眼朦胧的章丘起来向章越道别。
随即章实挑起两箩筐拜师礼一并出门。
此刻天还未大亮,东边唯有些许的熹光。
皇华寺响起了僧人早课的打板声,远处南浦桥上渐渐有行人往来,作为闽地与外界往来的必经之道,浦城是一个辐辏之地。但自幼生长在二线城市的章越眼中,如此生活节奏仍算是慢了。
章越看着箩筐里的拜师礼,其中大约有稻米二十斤,成边的腌肉,酒两壶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