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1161


他对黄好义语重心长地道:“四郎你放心,我绝不劝你一句。如此吧,反正你也吃不下饭,我还有些饿,这碗饭我替你吃了吧。”
见章越伸手欲端碗,黄好义则抬手将碗微微挪了挪道:“我等会吃。”
嗤!
刘佐,向七都是摇了摇头,转过身去。
刘佐讥道:“四郎啊,我劝你还是不要吃饭了,看看书吧,怎么说来着,书中自有千钟粟呢。”
向七也嘲讽道:“是啊,千钟粟,绝对管饱。你还吃什么饭。”
刘佐,向七说完,却见黄好义突然号啕大哭。
二人也慌了,忙问道:“四郎为何哭泣?”
黄好义垂泪道:“你们说书中自有千钟粟,我就想到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到颜如玉,我就想起玉莲和刘家娘子,如何不悲从心来啊!”
“你们莫要再好心劝我了。我真的当不起啊!还是让我好生哭一场吧!”
众人见此一脸懵逼,我们真的没在劝你啊。
章越也是感慨,娘的,黄好义这样的人,是如何考上太学的,真要羞死咱们建州一干读书人吗?
“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么?”刘佐摇头道。
章越则道:“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倒是第一次听人把看艳书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的。”
说完斋舍里四人都是捧腹大笑。
连黄好义也抹泪笑着道:“三郎你也太好心了,知我难过,变着方的说笑话来宽慰我。”
章越也是摇头。
一旁的刘佐也是笑道:“好了,好了,四郎也是笑了,咱们不说这个了,我刚买了些好茶,请诸位喝茶如何?”
几人都是叫好。
当即刘佐拿了瓦罐,放在冬日取暖的火炉烧水。
等到水烧开后,刘佐直接将茶包里的茶倒入瓦罐中。
但觉得一股清香顿时逸满了整个斋舍之内。
可是章越却有些吃惊,这茶香不正是茉莉花茶的茶香吗?
但是这宋朝,这汴京城内,哪里有茉莉花茶的存在?
这怎么可能?
章越顿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一旁向七向刘佐道:“这茶不磨成茶末,是两浙的草茶吧!但是怎有等花香气。”
刘佐笑着道:“这你就不知了吧,此茶香奇特,我家里也是近月得来,我之前喝来觉得甚佳,故而托人求来请诸位同饮。”
“太好了,多亏刘兄了,否则我等哪得喝上此等好茶。”向七大喜言道。
黄好义也腆着脸道:“泪流多了,口有些干,我也喝些。”
刘,向二人都是笑了。
“三郎,你也喝些。”
章越走到刘佐面前接过他递来的茶盅喝一口,但觉得虽口味有些不同,可是大体上却近似后世茉莉花茶的口感。
茉莉花茶可是章越平日最爱喝的茶不贵,平日在公司996之时,章越也会忙里偷闲泡壶茉莉花茶来消磨光阴,嗅着那沁人心脾的茶香来稍稍缓解疲乏的身心。
但是怎会在此呢?
章越记得宋朝还没有窨茶之法。
陡然间章越记起当初在欧阳修府上时,他曾与欧阳发完整地提及过如何制作这茉莉花茶。
难道欧阳发听过后,即立即动手施为了?
章越心道,以欧阳发好茶的性子,是有可能作此打算。
但是不对啊,宋朝时茉莉花唯有福州才有,而且茉莉花是四五月花开,窨制此茶最少也要数月功夫。
欧阳发在汴京听了办法,就命人去福州采花制茶了,然后又千里迢迢,马不停蹄地送到汴京。
这是何等大费周章啊!
章越心底奇怪,打算寻欧阳发问一问,此人居然窃取了自己的专利还不与自己打声招呼,实在是太过分了。
自己非要将此事问个明白不可。
===一百五十二章
买卖===
吴府。
欧阳家大娘子吴氏这日回娘家。
如今吴充已是升任京西转运使,身在洛阳,不在汴京内。
而吴安诗,吴安持皆得了荫官。没有吴充的约束,吴安诗倒时常不着家中,倒是吴安持打理吴家在京的关系。
吴氏与母亲李氏,长嫂范氏那说了阵话,即来到了十七娘的闺阁里。
十七娘正依在栏边看书,见到吴氏即笑着道:“姐姐终来看我了?”
吴氏笑着拉着十七娘坐下道:“还在看书啊!”
“是,见过母亲和嫂嫂方来的?怎也不叫我去?”
吴氏道:“之所以不叫你去,是有几句体己话想与你说。”
“可是姐夫的事?无妨大不了下一科再考。”
吴氏叹道:“哪有这般容易,以后在不在京里还是两说。”
“怎么真要去颍州?”
“公公有此商量,他如今官越当越大,但是朝堂上忌惮他的人着实不少,如今只是有官家的圣眷在,但以后与其在京师作人的眼中钉,倒不如回颍州去。”
“再如何也有爹爹照顾着,再说公公回去,但姐夫却可留在京师,他真的不考了?”
吴氏听了不说话,十七娘连道:“姐姐,去颍州也挺好,临汴京也不算太远。”
吴氏笑了笑道:“好了,家里将你的终身大事议得如何了?我听闻哥哥一直主张如今在太学的刘几,但爹爹他却是不许。”
十七娘道:“此事哪轮得到我作主,没有问罢了。”
吴氏叹道:“是啊,轮不到我们做主。我们至小被教导阳贵而阴贱,阳尊而阴卑。男人内外不井,不共湢浴,不共厕,不通寝席。
“女子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切不可作妒妇悍妻。”
“但教了这么多,就是在家听父母,出嫁听夫婿,什么事都不许我们做主,包括婚事。你知那你二嫂为何不得母亲喜欢么?”
“为何?”
吴氏道:“是因她知书达理,然好自显。”
十七娘看了一眼手中的书心想道,二嫂王氏的诗真是写得好,她有诗写给其父王安石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憾,依然和泪看黄花。
这首诗一出在汴京备受称赞。而王安石也常寄信与女儿唱和。
但此诗却惹得婆婆李氏不快,依然和泪看黄花你这么说,岂非显得在我吴家过得不好么,而且书信还传得满京城皆知。
故而李氏就刺道知书达理然好自显。
“二嫂的父兄都是当世名儒,二嫂清高些,眼光高些也是情理之中,说来也是二哥不争气不肯上进,倒不能全怪二嫂。”十七娘为王氏分辩了几句。
吴氏道:“话不能这么说,长嫂也是书香门第出身,但她却在母亲面前一直谨小慎微,甚连诗词也不写了。你二嫂啊!平日在家中怕也只有你能与她说得上话。”
十七娘道:“我平日与二嫂也就说些诗词章的。”
吴氏道:“母亲不喜欢二嫂,你切不可与她走得太近。”
“晓得了。若我是母亲肚子里出来的,就没这嫌疑了。”
吴氏急道:“你终身大事握在母亲身上,你这时需再三谨慎,要知道明年这时候你的婚事也就差不多定了。”
“你可不要学我,当初爹爹与公公交情好就定下婚事,我初嫁时也是满心欢喜,以为是如意郎君。但是嫁后方知你姐夫整日喜好摆弄金石,收藏古籍,研究些典章掌故,他是有才华,然于应举却丝毫不热心,平日只作个样子来糊弄公公罢了。”
“日后公公一卸职,他在汴京就无法安身,只能跟着回颍州去。就算官家开恩,荫了官怕也是志不在仕途上。这挑夫婿,唯视才华与志气,缺一不可。这些年看了公公门下那么多人,独曾子固最值得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