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1161


“那么三郎为何言为何说治国,以利益而非仁义?”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书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要从学校中选拔人才,日后提拔任用,再行以征诛之法,此鉴于范相公新政不得人才之失。”
“然而变法在于富国,要富国,不取于上则取于下,取于下则国亡,秦之亡在于失于民不在于失于仁义。故而这也是我为何所言,贾生过秦论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于上,此合乎于仁义么?凭征诛之法可压一时,却不可长久,治国长久还在于利益二字。变法即不得于仁义,令兄又以何利益补仁义之失呢?”
听到这里王安国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说来以三郎之才,三字诗确实也不足一观了!”
===一百五十九章
手段===
章越与王安国的聊天起了一个话头,王安国不由谈兴正浓,不断热情地劝菜:“吃菜,清风楼的三催羹甚好。”
听着王安国招呼,章越点了点头,提起筷子吃了几样。侧目见堂下一名端菜小二左手杈着三碗菜、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菜,动作娴熟地如此走上楼梯。
章越吃了几样菜都觉得甚好,但也就是那样。说来章越还是怀念那个一个手机走遍全国的时代。
王安国笑道:“在太学里日子甚是清苦吧。”
章越道:“在下习惯了。”
“听闻章子厚是三郎的亲兄长?恕我多言了。”
章越笑了笑。
“不知三郎在乡师事何人?”
章越道:“吾师是伯益先生。”
王安国道:“不意竟是伯益先生的弟子,可观三郎书法?”
章越答允。
当即王安国命人取来纸笔,然后章越写了行书,再写了楷书,最后则落于篆字。
王安国叹道:“三郎得章伯益的真传了,当今年轻人中恐怕没有几人能如三郎这般了,恩,也是有的。”
“我当初看蔡君谟(蔡襄)的两个子侄,年纪还不如三郎,但字也是一般出众。”
蔡襄的两个子侄?莫非就是蔡京,蔡卞兄弟。
王安国又正色道:“方才三郎说利益先与亲族,次士族,次国人,次天下,实在是至理名言。”三郎师从陈古灵,又从于欧阳学士门下,但据我所知他们二人从无此说,对吗?”
章越道:“不错,是在下的一些意见,但盼能帮到尊兄一二。”
王安国道:“哦?三郎与吾兄素昧平生,为何会愿说这一番肺腑之言,实不相瞒方才三郎这一番话里,就算是初次相逢之人也未必肯轻易道出的。”
章越心道,那是自然,我从语文课,历史课都认识你老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游褒禅山记’,‘伤仲永’,你哥和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广大中小学生的不愿提及又不得不印象深刻的人。
章越道:“吾读尊兄的游褒禅山记,深叹言语穿凿锻炼,意境之高远,立志之不拔,曾以为是天下第一至文,如今读《读孟尝君传》可知,可知尊兄为人之执拗,亦是一段气力。”
“为文言少意深,莫过于《读孟尝君传》,区区百字,字字如铁。至于过秦论洋洋千言,意瘦如此,故而不过尔尔。”
说到这里,章越故作失言道:“冒昧失言了,还请王兄见谅。”
王安国豪迈地笑道:“不妨事,不妨事,吾兄他就是一个执拗之人啊。”
王安石游游褒禅山时,王安国也陪他前往,故而文末有个余弟安国平父就是他了。
不过这样的话,也不足以打动王安国就是。
王安石进士第五人释褐以来,与欧阳修曾巩为师友,可谓独负天下大名十余年,崇拜者当然不在少数。
当然王安国也很崇拜兄长,特别是他的文章,于是问道:“是了,为何三郎喜《游褒禅山记》,如今却更喜《读孟尝君传》呢?”
章越笑道:“古今之所谓孟尝君能得士,其实不然。世以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安国听到这里深叹章越用词造句之不凡,这两句一句出自注文,一句则出自尚书,被章越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故世以为孟尝君可谓得人,其实不然,如今朝堂上有一等论调,君子可用,小人也用。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两者相杂,则互不敢未祸。”
王安国道:“误也,君子如何为祸?”
章越微微一笑道:“自古以来河浊江清,然江之泛滥亦可掩高山。”
看着章越这‘你懂得’的笑容,王安国目光一亮,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此至理名言。”
章越又道:“故王者用人喜阿谀奉承,甚至连鸡鸣狗盗之徒的出身也不计较,再以君子杂之。但若君子小人并立朝堂,君子斗得过小人么?或肯与小人为伍否?”
“斗不过,亦不肯。”
章越道:“是啊,君子小人并立,要么君子顾身远遁,然却落一个不忠,要么君子同流合污,最后不得不失节。此理不仅用在朝堂上,用在修身交友,也是如此,择友不可不慎,切不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安国眉飞色舞道:“然也,三郎真天下奇才。”
对王安国而言,他的才学见识也不逊色于其兄王安石多少,但能如此称赞这样一位年轻人实在是难以想象。
然而王安国心底赞叹更是胜过三分,他心道此子见识除了自己兄长王安石,自己生平怕没有见更胜过他了,至于与兄长的互以‘孔子’,‘老子’互吹的侄儿王雱,更是远远不如于眼前这年轻人。
二人相谈正欢,章越心想自己已是说得差不多了,可谓将路都已经铺好了,那么王安国下一句是不是该来一句,你既然想认识吾兄,那么改日可替你引荐一番,也罢,择日不如撞日就是今天吧。
如此可比章越去找吴安持引荐靠谱多了。
人家王安国与王安石不仅同母,而且在几个弟弟里年纪最近,那感情自是非常要好。
王安国也是相当欣赏章越的,但见他从上到下审视了章越一番,然后道:“三郎年纪轻轻,不仅才学了得,且一表人才,实在是难得,难得。不知……不知可曾婚配?”
章越手一抖,差些将手里冷酒泼至地上。
难道士大夫们对于人赏识的方式就是给你说亲吗?
他看向王安国心道,路线似乎有些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我是要结识你兄长王安石的,但却怎么成了相亲?
章越只好答道:“未曾。”
王安国闻言大喜道:“如此啊!”
看王安国的表情,章越再度肯定了人家要给自己说亲的可能。
不会是给他们王家的女子说亲吧?
但王安石,王安国长得好像都不帅啊,王安石更有个‘囚首丧面’的名声,如此女儿会漂亮么?倒是吴充仪表堂堂,料想……想到这里,章越心底有点酸酸的。
但不过王家的女子各个都不简单,首先才情了得,嫁给吴安持的王安石大女儿不必多说。
王安国的女儿也是有首诗‘不缘燕子穿帘幙,春去春来哪得知?’,也算是名流后世了。
至于王安石的小女儿,更是一个厉害人物。
此女后来嫁给了蔡卞。
蔡卞‘每有国事,先谋之床第,然后宣之庙堂’。
蔡卞就是事事听老婆的,连当了宰相商量国事,也要回来先禀告老婆,最后再拿到庙堂上讨论。同僚们讽刺道,今日我们商量的事,都是你夫人的唾液啊。
甚至蔡卞当宰相,都有‘皆是夫人裙带’之说。
因此裙带关系这词就流传下来了。
不过蔡卞这人给王安石当女婿也没话说,不仅是老婆的舔狗,对老泰山也是极尽巴结之事,甚至在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作到了共进退,同荣辱。
连同为新党党羽的章惇看了都羡慕不已。
宋人笔记里有云,章惇为女儿找女婿半天,一直找不到好女婿,以至于过了二十岁了都没嫁出去。蔡卞就很惊讶地问道:“宰相女儿也这么难嫁么?”
章惇一脸认真地摇头道:“不是难嫁,只是要找个似你(蔡郎)这般的女婿好难啊。”
王安石与吴安持的翁婿关系不怎么样,但却很喜欢蔡卞曾言‘元度为千载人物,卓有宰辅之器,不因某归于女凭籍而然!’
话说回来,王安石对‘胡建人’还是很友好的,若真的不喜欢,整天将‘福建子’挂在嘴边,也不会两个女婿都选择嫁给闽人。
只是王安国和王安石的女儿这时候年纪都很小吧,都只有七八岁如此,这怎么可能呢?
章越也是暗自嘲笑,果真自己爱脑补,这都是单身狗的通病啊!
章越道:“三郎来汴京时,欧阳学士已说要给三郎说一门好亲事。”
王安国闻言不由有些失望道:“欧阳学士的眼光自是了得。”
王安国与章越从清风楼作别准备返回府上,半路想了想却又前往自己兄长至交兼姐夫曾巩的府上。
王安国步履匆匆走到堂上,见到曾巩正与人对弈,对弈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知太常礼院的韩维。
韩维是宰相韩亿第五子,兄弟八人皆进士。
至于在曾巩,韩维身旁还有一人,则是判太常寺吕公著。吕公著是吕夷简的第三子,如今也是吴充的亲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