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1161


因此章越与吴家联姻说是意料之外,但隐隐有命中注定之意。
若推至早一些,章越如何识得欧阳修,也全靠章望之,章友直二人推介。欧阳修与浦城章氏交情非浅,从章得象起都有交往,历史上章惇试馆职正是靠欧阳修举荐的。
至于章望之,章望之为何推荐章越呢?
除了章越是他们学生,最重要是章越出自浦城章氏。
故而说起来除非章越一心当只咸鱼,否则只要向上努力,迟早会碰上欧阳修。
说来婚事也算是注定了。
不过欧阳修比举人唯亲的官员好的地方,在于他也重才华,提携了如三苏,曾巩……
话说回来,王安石与吴充的儿女婚事,也是欧阳修撮合的。
王安石是曾巩推荐给欧阳修,为何曾巩要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母亲是曾巩的亲姑姑……
后来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也娶了曾巩的妹妹……
有人戏称北宋新旧党争就是一帮亲戚打另一帮亲戚,不是没道理。
杨氏言:“眼下是口头约定,双方没有交换帖子,但还是要走动的,礼数礼品什么的,我这边替你打点,不过这些日子先不必去,吴家夫人要回乡省亲。”
“我想等吴大漕夫妇回京时,你再登门拜访就是。”
章越道:“一切听二姨吩咐就是。”
听了这里,杨氏欢喜地对章越言道:“你这番婚事实多亏欧阳学士,他的府上你倒是要勤走动。欧阳学士何等人物,对你能青眼有加,还许你如此婚事,二姨打心底为你欢喜。”
“五年功夫说来不长,你看那些特奏名,从少年考至白头,多少年才得这么一个功名。你若是不勤用功,我怕不仅这婚事成不了连功名也难。”
说到这里,杨氏勉励言道。
章越笑道:“二姨尽管宽心就是,我此番回太学即心无旁骛读书。”
“不仅读书要紧,也要交游,不要以为有糊名,名气即要不得了,”杨氏又道:“你二哥也叮嘱你……”
章越听了皱眉道:“二姨,此事莫要与他说。”
杨氏停顿了一番道:“三郎,都过去这么久了,兄弟之间有血肉情谊……”
章越道:“二姨,那日我在古灵先生府上见过惇哥儿,他言道他就是看不起哥哥与我,嫌咱家这浅水之地,怎可养得蛟龙。故而他才言人生在该抛即抛,不必留恋即是,他说得固然有道理,然而我就被他丢下的。”
“当初押司带人来抄我家时,我与哥哥已是死过了一次,我没有这二哥。他如今在锦衣玉食,为进士第五名又如何?他至今也不觉得当初所为之事,有半点错处。”
杨氏听了章越的话,叹道:“三郎,我不该在面前提二哥的事。我知你是仁厚之人,只要二哥一句道歉之言,可此话他是万万说不出的。”
章越见杨氏如此道:“二姨,我也没指望他认错,小侄言语无状之处还请见谅,先告退了。”
杨氏起身道:“也罢,三郎今后五年以勤奋进取为业,余事勿问。”
章越离开杨府后,章越眼眶有几分湿润,也是平日与外人吵架哪怕面红耳赤气极了都不会,但与家人争吵时不知为何会流泪。
下面章越收心读书,除了将刻的印章寄给蒐集斋外,平日都在太学,陈襄那边用心读书,以备明年八月的国子监解试。
如此到了年末之时,章越想着有些日子没去欧阳修家中了,即雇了马车前往。
风雪天之中,并没有稍减汴京城的喧闹繁华,街巷上车载往来。
章越下了车即登门。
这时门外也停了数辆车马,章越知有客来此,门子正与几名来客的仆役说话。
仆役言语里带着些川蜀之地的乡音,而且与欧阳家门子似很早就相熟的样子。
每日来欧阳修府上拜会的人是络绎不绝,此景对章越而言并不稀奇。
章越到了此处,仆役见了章越笑道:“章家郎君来了,老爷正在会客,大郎君,三郎君在前厅。小人给你引路。”
“不敢有劳。”章越摆了摆手,自顾走了近去。
一旁仆役相询道:“这位秀才是谁?”
仆役笑道:“你刚从蜀中入京不识的,我与你慢慢说来……”
欧阳修在甜水巷的府邸是三进的院子。章越算得上轻车熟路。
章越走至前厅,但见欧阳发欧阳棐正与一名年轻人闲聊。
欧阳发见了章越笑着对年轻士子道:“子由,我来与你引荐一位好朋友。”
章越心道,子由,又是四川来的,莫非……
章越看向这名年轻人,身着一件蓝色的袍子,乍一见觉得甚是持重静厚。
章越施礼道:“在下浦城章越,见过子由兄。”
对方亦是还礼道:“原来是章三郎君,方才早听闻伯兄谈及大名,在下眉山苏辙,子由是在下的草字。”
章越失声道:“原来小苏……”
章越连忙道:“失礼,失礼。久仰大名。”
苏辙温和地笑道:“我听过三郎的三字诗了,文辞俭易,朗朗上口,我尝以此教子弟诵之,只是有一事不明,不知三郎如何知家父别号老泉呢?”
章越闻言有些无地自容了。
苏辙道:“此番我守母丧,与家父兄长回乡办完丧礼,于乡边一处名为老泉翁之处择为我苏家宝地。此地之所以名为老翁泉,是因有人说月明之夜,常见一白发俊雅的老翁坐此,待走进却不见了。故而家父才以老泉为号,此时三郎三字诗还未传入蜀中。”
原来苏老泉的号这么来的,嘉佑二年时,苏洵的妻子程氏病故,父子三人回乡后,苏洵择了老翁泉之地建宅,这才自号苏老泉。
章越心道我就抄首诗有那么难吗?
于是他厚着脸皮笑道:“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苏辙闻言一愣,却没有言语。
欧阳发兄弟都是笑过,他们不知苏辙他们一家从眉州进京时,半道遇一僧人。
当时他们仆人中有一人中邪,是僧人出面解救。临别之时僧人与父子三人言道,此去京师,遇早逢三则吉,此乃贵人。
众人当时不解其意,苏家父子甚至选了逢三之日的一大早从京西入城,却未见什么贵人。
如今章越盲猜道中苏洵的号,苏辙则心想,这章三郎君,行三,章字之中又有一个早字,莫非就是僧人所言那个贵人不成么?
苏辙与兄长都颇信佛老鬼神之说。可是他并没有表露,而是默默观察着章越。
这时庭院里传来略显急快的脚步声。
章越看向门外,却见一名身着淡青色衫子的男子步来。
章越仔细打量见他颧骨颇高,面颊清瘦且长,苏小妹曾取笑他的相貌,说一滴眼泪要一年才能流到嘴角。
章越近来也学着相人,从相书上来说,颧骨高的男子,甚有志气有主见,有政治抱负。
“子瞻兄(哥哥)!”
欧阳发兄弟苏辙都起身见礼。
章越也是起身见礼,苏轼笑着见礼,然后抚着没几茎的短须看向章越道:“这位小郎君是?”
苏辙上前介绍了,苏轼也与章越见礼。
欧阳发拉着苏轼坐下道:“方才听得子由提及此番经过三峡一睹盛景,这才听到一半,子瞻兄,三峡之景如何?”
苏轼坐下即滔滔不绝地讲了。
他们父子此番出蜀,先陆行走了近月,然后从嘉州石佛登船,一路览三峡之胜。
三峡风光虽好,但水路十分危险,既有湍流也有暗石。
欧阳发,章越听着苏轼讲一行人乘舟势如奔马的狂浪中随流急下之景象,不由心潮澎湃。
苏轼一路讲来,三人不觉入神,有时这边见波涛汹涌,偶头抬头见崖上一茅屋孤立,樵夫背负青天砍柴上山,苍鹰翱翔于山巅之间。
之后苏轼再道些神女峰的神仙传说,三人更听得如痴如醉。
最后苏轼道此行他们兄弟二人联诗百余,名为《南行集》已托人刊印,到时一人赠一本就是。
三人都是高兴。
章越笑道:“受之有愧。”
一旁欧阳发道:“子瞻兄素喜金石,你也刻一闲章赠之,不好么?”
苏轼惊喜地问道:“度之善刻章否?”
章越笑道:“略知一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