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1161


章越心想,不用猜,肯定是司马光也是拒绝了韩琦的招揽。
当然拒绝了宰相的延揽,司马光此举可谓十分高尚,但高尚之余为啥要告诉自己呢?就似司马光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后来这些日记不免意外地公之于众。
司马光对章越道:“若面君之时,我有什么激切之言,度之勿要惊讶。”
章越心道,司马光要作什么?难道今日放大招了吗?
这时官家的御驾已至迩英阁。
官家坐下后,精神不甚愉悦道:“朕今日不欲讲书,两位卿家与朕闲聊几句。”
司马光道:“不知陛下为何烦心?”
官家道:“今日次对时,范镇言语激进,朕不甚喜也。”
司马光道:“臣知晓此事,前几日臣碰到范镇,他言欲上疏与陛下言建储之事,以免上次经筵陛下晕厥以至于满朝群龙无首之事重演。”
官家听司马光之言一愣,以一等出离愤怒的心态默然着。
但见司马光继续言道:“启禀陛下,臣当时与范镇言语,礼记有云大宗无子,则小宗为之后。为之后者,为之子也。”
“陈愿陛下从宗室中选择一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若皇嗣诞生,贤者退居藩服。不然则典宿卫、尹京邑,亦足以系天下之望。”
但见官家有些意冷心灰,沉思良久方才道:“难道一定要选得宗室为继嗣者乎?”
司马光道:“不错,臣冒死直言!”
官家叹息道:“此乃忠臣之言,但旁人不敢在朕面前提及罢了。”
司马光跪下言道:“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官家又是默然。
章越在旁看了,也知这时官家一如既往的老套路了,范镇,唐介,包拯提了多少次建储之事,但官家好像看似被说动了,但最后来来回回都是哪一句,朕知道了,朕再仔细考虑一下,再给卿家答复哈,这一天不远了不远了,真的不远了。
正当章越以为司马光又要如此时,却听官家突道了一句:“依章学士之见呢?”
章越心底如同鼓捶。
方才司马光打了主攻,如今自己呢?
这时章越没有表现而是在司马光旁恰到好处地道了一句:“臣附之!”
===三百七十九章
定策之功===
建储之事,朝中大臣前仆后继多年。
司马光当初判并州时,就曾多次上疏建议建储。有的人为的是江山社稷,也有的人为的定策之功,但大多人是为了两者兼有。
如果建储成功,这是最大的一块肥肉,岂是章越刚入经筵就能染指?
故而章越一句‘臣附之’,既给天子留下一个谨慎可靠的形象,同时也不可以沾司马光的光。
不是自己的泼天之功切记不能要,否则就是杀身之祸。
再说此议是司马光提出来的,他来主之,章越不过是恰逢此会,还要感谢司马光愿意提携自己。
官家却道:“当初朕经筵晕厥之时,尔道了宰相需亲睹天颜,以为确断,不可听宫人道听途说之词,实为真知灼见。如今为何却这般谨慎了?”
司马光看了章越一眼。
章越心道,这可是皇帝一定要自己说的。
章越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司马学士所言在理,小宗入大宗确实为民间家法,但是国体之事兹事体大,还是请陛下先与中书宰相相商才是。”
司马光微微点头。
章越这话的意思,说是与中书相商,看似为官家考虑,没有丝毫臣子逾越要替天子下决定的意思。
相反章越真说一番话支持司马光的意见,官家反而会多一层顾虑,起一个适得其反的作用。
韩琦等中书宰相的意思还不是要早立储,绝对没有反对的道理。同时还将定策之功推给中书,如此一旦建储,无论中书还是新君自不忘了章越的功劳。
官家闻言点了点头道:“这是持重之见,选宗嗣为皇嗣自古有之,那么两家卿家去晓喻中书吧。”
章越正要应允,一旁司马光却一口回绝道:“此事还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臣不敢代劳。”
章越听完对司马光佩服五体投地,自己方才应答已是很取巧,但司马光却更高了自己一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