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1161


话说章越不是一盏酒泼在了西夏使者的脸上么……韩琦没找他麻烦已是不错了。
此刻韩琦对章越道:“是了度之,老夫出钱资家乡一座塔寺重修,你的文章与书法都是当世无双,是否有暇给老夫写一篇塔记。”
章越一愣。
想到了滕宗谅请范仲淹给他写岳阳楼记。
韩琦请欧阳修,蔡襄给他写昼锦堂记。
请人代笔,说明二人关系极好,就好比你求谁谁的一副字来挂在家中,就如同护身符一般。
故而章越中状元后不轻易给人写字,撰写碑文就是如此,尽管汴京官员为请他写一副字开出的价值,虽达不到一字千金的地步,但一字十金还是仿佛的。
韩琦请章越给自己写塔记,令章越想到,滕子京被贬时,范仲淹宁愿自己辞官也要为滕子京辩护。
除了欧阳修,蔡襄如今一个是参政,一个三司使都是韩琦左膀右臂。
那么韩琦请自己写塔记用意即不言而喻了,章越思来想去哪怕以后濮议被牵连,如今也不得不献上这投名状!
“此乃下官之荣幸。”
章越走到堂门前向韩琦长长一揖,然后大步离去。
章越走后,曾公亮,欧阳修,赵概皆是至韩琦面前询问。
韩琦没有对章越有任何评价,而是道:“西夏使节之事,我等当重新议一议了。”
章越到了宫门处,却见之前在重元阁的引伴使,押伴使以及几名吏员都是一脸忐忑地候立在此,章越笑了笑道:“我已在韩相公面前将此事一力担之,你们不必担心,到时候若有处分我一人担之。”
众人闻言都是大喜齐声言道:“多谢状元公了!”
===四百四十五章
安国寺塔记===
在前朝章献太后主政时,内侍罗崇勋请翰林学士蔡齐写一篇《修景德寺》。
因为蔡齐‘擅为记’,也就是说擅长写这般文章,故而很多人都请他来写。
罗崇勋对蔡齐道:“善为记,当得参知政事。”
意思就是你好好写,写好了,章献太后会让你当参知政事的。但蔡齐就是不答应。之后罗崇勋屡劝,蔡齐就是不写。最后蔡齐被免了翰林官,贬出京师,最后出知密州。。
故而说写与不写,就是这个意思。
韩琦看准章越的意图,便趁势抛出了这个主张。
韩琦要让章越写的是黄州安国寺塔记。
原先是天圣年间,韩琦之兄韩琚任黄州知州,韩琚便安排韩琦去当地的护国寺读书。
野史记载当时有不少传闻,比如韩琦夜中在寺中读书时,有两位美貌女子来撩拨,韩琦却手不释卷,丝毫不受影响。两名女子最后对韩琦说,她们是楚国灵,曾随屈原投江,如今已是成仙,听说你是处变不惊,坐怀不乱的君子,所以来试一试。
今日一见,果真不虚,你韩琦他日可为社稷之栋梁。
后来韩琦中了进士,对他这处年少读书之地,自是留下难忘的记忆。
到了去年,当今天子为了感激韩琦扶他上位的功劳,便将黄州护国寺改名为安国寺,并从国库拨款以韩琦的名义在寺中立一佛塔,这对于韩琦而言,那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佛塔马上落成,韩琦就找了章越撰文,记录这样的盛典。
当初韩琦的昼锦堂记是请天下文章第一的欧阳修,以及天下书法第一的蔡襄写的。
而章越论文章上的名气不如欧阳修,论书法上名气也不如蔡襄,但是章越文章的名气比蔡襄高,书法的名气比欧阳修高啊!
章越虽然是以策论见长,但读书时写之前那篇《再辞三传出身疏》,也是散文之形式,写得令人感人至深。
虽是贫寒出身,艰难读书,但那等蓬勃向上的求学求知之气,令多少有共同经历的读书人看得不潸然泪下的。
其文笔更是以‘雍容浑穆’见长,
文章的最末笔锋一转写至赞扬朝廷设立太学让章越这些贫寒出身的读书人可以有处地方时,
更是令仁宗皇帝拍案赞叹。
仁宗皇帝去世,
有宫人传出他的言语。听说仁宗皇帝看完章越此疏后,泪盈于睫对左右言道:“范文正公所谓之德政,朕乃今日见之。”
仁宗皇帝当时想到的是,
范仲淹变法时庆历兴学之政的遗泽。
故而章越想到,韩琦就是因此看重了他的文章和文字,
既是答谢天子,
也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这个想法在韩琦心底打算很久了,
如今正好给他抓住机会。
此时正值春夜,在章越站在书房,
见院外寂静无声,这正是一个夜来读书写字的好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