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1161


当时围绕着要不要古渭寨,朝廷官员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吕公著的兄长吕公绰及刘敞都反对。
甚至收复古渭寨,在此筑城的范祥都因此享受到贬官的待遇。
官家看了不由生气,为朝廷开疆扩土一点功劳都没有,还要被贬。后得知王韶向朝廷请缨驻守在此古渭寨,居然凭着几百士卒,一座小寨,居然招纳了附近三万番人部落故而有了印象。
但也只是有印象而已,因为陕西转运使薛向,秦凤路经略安抚使李师中,完全都没有提到过这個王韶。
官家也不可能越过陕西路,秦凤路长官,而去用一个小小的节判。似王韶这样的官员每日在官家阅读的奏疏里起码要出现个几百个,虽说有不小的功劳,但不可能真正放在心上。
何况官家要提举一个薛向,都遭到了朝中司马光等一大票人的反对,更别说越次用人了。
如今王韶由章越引荐至御前,终于可谓是真正的上达天听了。
但见官家从御案边的书匣里,取了几个的扎子,扎子的封面是锦缎中央则贴着白纸。
其中一个扎子中央书着两个‘边事’两个字。
官家当即将边事的扎子与御案上一页一页摊开,最后翻至三分之一的位置提御笔写上了‘王韶’两个字,而在王韶名字之前的则是种谔。
这一切章越是没看见的,他见官家写扎子时则知机地背过身去,等官家写好后对一旁的人道了几句话。
然后官家问章越道:“王韶这人如何?”
章越将与王韶相识的经历说了。不久知制诰,同修起居注邵必抵此。
官家问完章越,又对邵必问道:“秦州节判王韶此人如何?”
章越也知道官家不可能凭着自己一人之言,必须听一听不同意见。
邵必想了想大约讲了王韶的履历,然后就是说薛向,李师中皆言王韶此人有些桀骜,甚至李师中还认为王韶不遵经略号令,说不遵号令还算好听,说难听些就是拥兵自重。
章越听了不由扶额,王韶去陕西前,自己一再与他叮嘱为官要清廉,但就是忘了提醒他要与上司搞好关系。
结果王韶居然在官场上留下这样的风评。
要知道宋朝皇帝最忌惮的事情就是武将拥兵自重,你王韶虽身为文官,但好歹也算镇守一方,居然有个这样的名声,以后朝廷还怎么用你啊?
话说回来。
薛向不是每年给章越一年一千席盐钞么?
章越左手从薛向这拿钱,右手便给了王韶。
如今章越已成为了王韶名副其实的债权人,不算利息的话,王韶足足欠章越六千席盐钞,其中一半是交引所的,一半是章越的。
按照如今盐钞市价十贯一席计算,大约是欠了章越六万贯,这还不算利息呢。
这可谓是章越全部的身家。
而这王韶居然没有半点债务人的自觉,从来没有和章越说这钱哪去了,每次与章越来信反复只强调一件事——打钱!
这年头欠钱的居然牛逼成这样。
章越如今就好比王韶的天使轮的投资人,投资至今没赚到一毛钱,反而还要给他四处找投资人。
章越对王韶可谓是有举荐之恩的,人家都是这个态度,至于其他李师中,薛向就更不用说了,难怪在官场上风评这么差。
搞不好以后还要连累到自己。
果真官家听了邵必的话,对王韶有了个重新的认识。
不过幸好邵必接下来道了一句,听闻李师中也是御下苛刻,以此为名目屡屡克扣送往古渭寨的粮秣辎重。
官家这下子搞不清是李师中有问题,还是王韶这个人有问题。
章越连忙补救道:“陛下臣记得,王韶曾言自己生性好断,不喜被他人指手画脚,为主簿时与两任县令都处不来。”
官家听了终于释然,然后道:“自古如霍去病这样的能臣名将有所脾气,小节的事就不必提了,朕如今要学一学曹操,用人当唯才是举。”
章越也是稍稍宽心,这举荐人也是有连座责任的,不要以为推举官员便风光,人家以后犯了事自己也要来扛。章越暗暗提醒自己,以后给官家推荐人必须慎之又慎。
之后官家又问了邵必以为接受嵬名山兄弟投靠,并收复绥州之事如何?
邵必就举了古渭寨之事。
当初立古渭寨后宋与青唐交恶,青唐诸羌为了报复宋军在古渭立寨,攻破广吴岭堡,杀宋军千余人,此事到了范祥被罢官。
邵必的言下之意就是,宋军在古渭立寨时,与青唐交战尚不能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