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1161


顿了顿官家对陈襄言道:“朕这一次召卿回朝是有意任卿修起居注,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本官特旨迁为尚书刑部郎中。”
陈襄听了不敢置信,修起居注,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这三个差遣,哪个都不同一般。
虽说同知谏院经常兼差,但是修起居注是天子近臣,而管勾国子监则是管教大宋的最高学府,这两项都是重任,特别是最近官家扩建了国子监,正打算大举兴学。
更不用说特旨升迁了,尚书刑部郎中是属于中行郎中,只有特旨方除,不经过政事堂,以及审官院。
从被贬明州,到了今日,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功夫,陈襄的仕途竟是有如此大转变。
陈襄正欲辞,官家则道:“朕对卿寄予厚望,还望不要推辞。”
说完官家亲自将授官圣旨放在陈襄手中,这个恩遇比起方才更重了不少。
陈襄眼眶含泪,当即拜下道:“臣陈襄谢过陛下。”
陈襄起身一刻心道,自己这一身抱负终于有施展的地方了。
===五百四十七章
曾巩和章俞===
陈襄出任知谏院,修起居注,管勾国子监后,在官场上确实是引起了轰动。
因为过去官场上这样的任命不多。
王安石回朝后向官家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国子监扩招,二是鼓励地方兴修水利。
看起来都是不痛不痒的举措。
国子监扩招这件事没有什么人反对,毕竟是件难度很低事。
至于下诏支持地方兴修水利,也是口头鼓励,朝廷不拨一分钱,开个空头支票,只是希望州县官员多用心就是。
故而大家看不出王安石在劝官家作什么。
但章越通过穿越者的优势,是可以见微知著的。国子监扩招是日后科举学校改革的先行,至于兴修水利不久以后便会化为农田水利法落到实处。
这都是王安石的初步实践。
但通过这件事,章越有了知人之名。
而官家对王安石言听计从,众人皆以为他日后拜相是迟早的事。
一时之间,京师之中登门拜访王安石,章越的官员士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其中王安石府上可谓尤多。
这日王安石正在回府路上,今日在朝中他听说了一件事。
官家问曾公亮,三司使唐介二人,王安石可否为相?
曾公亮当然是二话不说,当场表示支持。
至于问到三司使唐介时,唐介反对道:“王安石绝不可以任事!”
官家问为啥?王安石是文学不能当宰相,还是经术不能当宰相,还是吏事不能当宰相?
唐介说,王安石这个人虽然很好学,但却泥古,虽然喜好议论,但却迂阔,你要用这样的人当政,以后天下就多事,朝堂上政事今天变过来,明天变过去。
制度轻易变更,老百姓如何能相信,这就是失了民信。
王安石本不知道这件事,但唐介说完后,出了大殿当着曾公亮以及一众官员的面言道:“天子若用王安石为相,以后天下必多困扰,这话我先说在前头,你们就都给我听好了,务怪日后言之不预。”
王安石回府后,仆人递来一大叠求见的帖子。
王安石对于这些主动上门求攀附的官员帖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而是问道:“李承之来了没有?”
看门的虞候禀道:“已是在厅里等着了。”
李承之是前宰相李迪的儿子,之前明州司法参军时,十分有政绩,而且还曾尝试推行免役法。
王安石知道他的事后,便召他入京与他商量免役法之事。
王安石见了李承之后,二人坐下聊了会免役法的事。
这免役法最早出自章越的建议,韩绛采纳后曾打算推行,不过在朝堂上被司马光所阻,王安石知道此事后没吭声。
其实韩绛与司马光都找他聊过免役法的事,面对两位好朋友相左的意见,王安石虽没有当场表态,但心底已倾向于支持免役法。
不过此事他没有提及,因为现在条件不成熟,而且他也不打算沿着韩绛的路子走,而是要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如此可以方便日后他可以全盘操控。
故而他找来李承之与他商量免役法的细节,等到日后时机成熟再向官家和盘托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