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161


章越恍然道:“我明白了,特录就好靠祖荫而得来的官位,咱们几个录试就好比是考进士得来的官位。”
吴让,钱奇明都是笑道:“正是,正是,此喻极为贴切。你经生第一,就如同诸科第一了。”
章越点了点头。
“不过入县学后还有每月一私试,每岁一公试,我等经生会分成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而课。到时又要重新分寝了。”
“哦,为何这么说?”
吴让道:“我们经生本就是自己读来得多,先生传授得少,多半都是自己在斋舍里读书。同科同寝在一起相互监督切磋,互补长短有无。”
“你们打算报何科呢?”
钱奇明低下头道:“我还未想好。家里要我报九经,但我没甚底气。”
章越郭林对视一眼道:“我们都是要报九经科的。”
吴让叹道:“真羡慕你们师兄弟,我年纪大了,论诵书也不过是中上之资。能取五经科已是难如登天了,何况就算五经科及第,也没甚出息,不如你们九经科。”
众人都有些伤感,经生科不同于进士科。进士科写文章,这文章的功夫要靠日积月累,似苏轼那等,文章越到后期写得远好。
但经生科不同,要趁年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读书,过了三十岁记忆力就衰退了。
“若我再年轻二三岁,或去九经科一试。不过能与你们相识一场也是缘分。”吴让笑道。
章越,郭林看了一眼,这才第一日就要离别一个。
但几人已没功夫感叹了,急鼓已是响起,这是要上课了。
但见前后左右众学生都是小步快跑,章越也是跟上,这次刚吃饱没多久就上课,如此紧张的学习生活也算是头次见。
经生斋有一百余人,对于正堂而言只能说勉强容纳。
至于进士斋两百多人,则需站在院内方可。
堂上众学生们都是席地跪坐。
而县学学正缓缓走上讲台,身旁还有州学的孙助教。
学正是称谓,朝廷上的官职还是称他为教授。
学正甚是威严地扫了一眼堂下然后开始说话。
但见学正言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何也?勤也……”
章越听学正第一句话,就引用了杨雄《法言》里名句,这话的意思,江河似大海一般川流不息最后终至大海,丘陵学大山一般一动不动,却永远不能比山更高。
这到底是为何呢?
因为古人不知道什么是地壳运动以及内陆河。
当然学正的意思,学习要勤,如江河般不舍昼夜的勤学,终能达到所愿,若是如山般一动不动永远不能有所进益。
郭林及众经生们都听得很入神很感动,这算是县学入学的第一次训话吧。
这不由令章越想起以往学校开学,校长对着广播训话的内容,当时这碗鸡汤喝得可谓津津有味,但不知为何那么多年后想起,那感动的心情却永远也忘不了。
而显然钱奇明,吴让他们也陷入了这样的美好中,而郭林视范仲淹为榜样的更不例外。
接着学正强调衣着,比如秃巾短后不用说,肯定是不许的。
至于束发,不少读书人都头上随便束了髻,一些余髻自然下垂的,甚至束了一半,甚至飘一半的如此,在县学里是严格不许。
至于完全不束,那就是秃巾,按学规需关讼斋的。
章越悄声对郭林道:“师兄,我束发总束不好,你日后需助我则个。”
“好。”
“噤声!”但见斋长看了过来,瞪了章越,郭林一眼。
章越一阵心痛,这是要扣钱了吗?
但见学正又道:“县学每月有私试,每岁有公试,我经士斋的私试,各试以九经。”
“十题以六题通为合格,不合格者罢落。诸位每月可择一经或数经试之,若多通者,可视其上下,免去斋用钱,优异者由县学终身给予廪米,岁试出众者,可报至州学,赴国子监试录!”
章越闻言顿燃起了学习的斗志,这些话完全可以早说嘛!至于‘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对我来说完全没用。
当堂众人散去前,学正点了几人名字,其中正有章越。
学正与数人交待之后,对章越笑道:“你仲兄的事,我听说了,甚为可惜!但是无妨,你的卷子是我与令君当堂取得,此无可厚非。”
章越心道,你这口气一开始好似我二哥弃了进士,就要把我赶出县学一般。
“你日后是要试九经吧!”
章越道:“回禀学正,正是如此。”
“有志气!你不过是十三岁已通五经,即便是神童科也可去的,但近年来神童科已没落,老夫不会荐你去走此道,你务要凭自己的才学,解试省试殿试一关关地闯。”
“多谢学正勉励。”
学正道:“老夫望你在一年内通九经,如此老夫可保你一个终身给予廪米的好处,此外出任经学究!”
“敢问学正,何为经学究?”
学正温和地笑道:“老夫平日治学的功夫不多,经学究即是各经中之翘楚,平日代老夫与同窗授经释疑解惑!”
章越道:“学正太抬举,学生哪有这个本事。”
学正笑道:“你莫要谦虚,你仲兄十二岁入县学,十五岁已为进士斋之首,代学正教授诸生。他的学问文章,同窗们无不推服。而你十三岁入县学,贯通一二经应是不难了!莫要令老夫失望啊!”
ps:感谢董建新1115书友成为本书第六位盟主!
===七十七章
知识就是金钱===
听到学正突然提及他二兄。
章越一愣不由问道:“学正在县学多年,不知在学正眼底,我二兄是如何人呢?”
学正微微一笑,想起之前章二郎不寄家信给家人的传闻。此事令他在知县面前有些难看。
但章越骤然问之,学正倒没多想,而是道:“二郎入县学时,老夫还为县学助教,不过二郎他才极高,乃老夫生平仅见。至于他者老夫也不好多说。但二郎他能有如今的才学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证来的。”
随即学正话锋一转:“人之一生德业为首,才干为辅。老夫生平见过不少,逞智走捷径反路走得更远了之人。就算才再高,还是当以手足兄弟之情为重。”
章越不知学正这话的意思,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既似有感而发,也似批评了章二郎。
自己至今不知为何二哥会辞去进士的,若他真是为改入官籍考中进士,那么绝不会弃官不作。
倒是听说因骤然改籍赴考的事,令不少举子不满,但本以为这些议论过阵子就会平息,不至于因此而弃官不做吧。
可听闻兄长省试时是第二十二名,在殿试却落为第四甲。
进士名次一共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不能直授官,必须经守选。苏辙这一榜即是第五甲。
而他的兄长苏轼名列第四甲,而苏轼本来与弟弟一样也是第五甲,但因他在省试时试《春秋》经得了第一,故在殿试时拔了一等。
但省试第二十二,殿试却落为第四甲,这或许也代表了官家的看法。
可能上下落差太多,这才至二哥不愿授官吧。
章越一边走一边细想,穿越前自己与二哥任何交集。
他突然记得二哥逃婚前一年,有一次斥责自己不思进取,整日只知与狐朋狗友耍。
章越此刻灵光闪现,二哥至今迟迟不给家信,莫非就是用这个办法来让自己明白不要整日想着抱大腿,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道理么?二哥果真心底还是有我的,这一番真是用心良苦啊!
章越笑了笑,其实自己脑海中未尝没有帮二哥美化,大哥不也是为二哥至今未给家信频繁地找借口么?
毕竟是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若真觉得自己仍是重生前那般废材,不承认这手足之情的事,也是干得出来的。
如今自己唯有努力,得到二哥的认可才行,不然将来怎么享福?荣华富贵就与我无缘了。
错了,错了,如此说来似自己有些爱慕荣华,应该是以兄友弟恭的名义努力。
想到这里,章越也算是完成了‘正心’的一步了。
章越走回斋舍坐下正欲读书,但见郭林已是回舍了,此刻他是一脸喜色。
章越上下打量郭林问道:“有何喜事?莫非三娘肯与你私奔了?”
“师弟莫来取笑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