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8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1161


这延和殿辩论是宋史上重要一笔,但当时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不过是以为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不过后来人的眼光总是如此,好似你听到一个不起眼的决定,但却深深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而如今章越就顺着这个进程,就事情再扩大一些。
如此不仅仅是刷一刷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是自己主动推进历史进程。以后只要旁人提及这个辩论,章越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无论是支持变法的,还是反对变法的人,都不可以无视于他的存在。
章越并非不嫌事大的人,只是做人可以低调,但做事一定要高调!
官家想了好一会,慢了司马光的数拍已是想通了章越为何要冒着风险,站出来发言。
此刻官家终于明白了章越的意思,眼下这个争论,正是将他作一个有为之君的理念推行向朝堂的时候,这样轻易放过实在太可惜了。
官家此刻目光已有亮色,言道:“章卿言之有理,是朕方才辨之不明。既是两位翰林学士意见不一,两位卿家又是饱学鸿儒之士,那么朕岂能草率下决定。”
“既是如此,此事便交待制以上官员讨论!”
===五百五十三章
朕要超擢章越===
听闻官家要言待制以上官员讨论此事。
司马光则道:“陛下,王安石巧说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取财于天地,但所为之事当年桑弘羊之法,此举敛财过甚,必至士人皆怨,百姓疲极而为盗。”
“如今将此事放在待制以上官员议论,恐怕以后官员思极效仿,从此人心不古!臣请陛下收回此命,仅于学士院讨论即是。”
“至于章越身为天章阁侍讲,此非经筵之地,竟然枉语干政,还请陛下处置!”
官家本想一言九鼎,但被司马光顶了回去。
章越犹豫是否正面与司马光刚,毕竟二人私交还是不错。但听司马光将火烧到自己,也是有些恼怒。
自己确实偏袒王安石。
他与王安石也不是没有矛盾,他与王安石的矛盾以后肯定是变法的细节之争。
但他与司马光的矛盾,却是要不要变法的路线之争。
两者哪个矛盾更大一些?
章越想了想,决定自己先退了一步,完全没必要自己挡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
章越道:“陛下,臣知罪!”
官家看了章越一眼,一脸护短地道:“章卿之罪,朕以后自会处置!不过是否要下待制商议,其他两位卿家如何看?”
王珪不吭声。
王安石则道:“官员待制以上在京也有六七十人之多,将此事交给待制讨论牵涉太广!臣以为下两制以上官员讨论即可!”
当初的免役法也是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两制官员有多少呢?
欧阳修在嘉祐时上疏,说仁宗时两制以上官员五十名以下为陋,意思就是两制以上官员只要少于五十人,大臣们就觉得不美观,朝廷是不是缺人啊,这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啊。
而对于大好人仁宗皇帝来说,一般臣子在他身边干久了,对方稍稍恳求一下,他心肠一软动不动就赏赐个文学高品。
最后导致仁宗朝两制以上官员太滥了,经常性地超过五十人了,要知真宗时两制以上官员也不过二十人。
经过欧阳修上疏后,朝廷遏制职名除拜才有所好转,但也遭了不少官员怨气。
由此可知,欧阳修也常干这般得罪人的事,难怪在官场上人缘不好。
到了熙宁年两制以上官员经过抑授限制后,差不多控制在四十多人,绝不许超过五十,两制以上差不多就是宋朝官员的前五十了。
两制以下便是待制。
至于待制官员本来也是要求严格的,但后来因为作为三司省副的迁转官,只要年限到了都可以迁转,不必专门上奏,只要天子批复即可。
待制以上的官员,不仅有专门的添支钱,公使钱,而且跻身重臣之列,可谓入则上朝议事,出则为镇抚一路。
嘉祐年后严格限制冗官,如今待制以上官员,控制在一百人上下浮动。
官员一旦授予待制,便没有职名退出机制,外放出京时,都是带侍制衔到地方任大藩要员。
故而在京待制六七十人之多。
王安石说要让两制以上官员商量,算是折中了方案,司马光嘴唇一碰倒是没有反对,但脸色也不好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