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1161


馆职是宋朝学习唐朝三馆学士设置,再早些还能推到李世民为秦王时,设立十八学士,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都出自其中。
宋朝皇帝出于文御武,强干弱枝的目的,便将馆阁中跟随自己日久的文学之士授予差遣,充任到朝廷各个重要岗位上,以及派到地方任官。
于是馆职形成独立于本官的另一条晋升系统。
馆职从高到低分别是殿学士,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殿撰,阁撰。
比如殿学士是非执政不除,昭文相,集贤相等等都是熟知。
不过殿学士中唯一例外的就是端明殿学士。
端明殿学士介于宰执和侍从官之间,既为侍从官职名之冠,同时也可以作为宰执的贴职。
说白了端明殿学士就是一个可上可下的位置。
如今的端明殿学士就是王珪。
治平三年九月时,英宗皇帝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召见王珪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告诉他‘如果执政缺人,即命卿矣。’之后还与王珪说我如今才知道你这个人很忠心,之前仁宗皇帝立皇子时你拒绝草旨的事情,就不怪你了。
不过王珪等来等去到今天也没被提拔为执政。
接下来翰林学士多为阁学士,而同为四入头的御史中丞,多只是直学士。
直学士再下来便是待制了。
待制官又称为次对官,可以预内殿起居,也就说官家内殿起居奏对时,必须要待制以上官员方许入对。
待制以下,除非是皇帝召见或者是经筵官,否则你连与皇帝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要不然怎么说待制入则上朝议事,出则镇抚一路。
此外升为待制后,你升官的速度都比别人快。
文彦博数了数,章越如今的职名是直集贤院距待制,还差了殿撰这一级,也就是跳过了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
关于待制除拜,是人事重要任命,官家一人不能拿主意,必须经过宰执熟议。
曾公亮道:“陛下,自嘉祐以来馆职除授,编校,校书两年升校勘,四年升校理,校理一年升其他差遣,至于直阁两年一除拜。这殿撰或直阁皆是馆职高阶,非宰执题请或天子手诏不授,此番章越升授殿撰或直阁,但升待制实为超擢。”
“若陛下真要升章越馆职,臣请陛下除其为直龙图阁!臣记得,在仁宗朝时出为经筵官,都需为直龙图阁,仁宗有句话,馆阁久除者,必直龙图阁,以为擢待制之基也。臣以为此职章越正合适,若陛下有心栽培再过个二三年擢为待制也是一般。”
馆职到了直阁这一级别,便是馆职高阶,真不是按年限提拔,必须要上面有人。
历史上苏轼治平二年馆试三等后,授直史馆之职,但后来得罪了王安石,一直到了元丰二年乌台诗案之前,馆职仍是直史馆。
曾公亮心想,待制名额确实不能轻授。
即便是曾公亮自己要栽培章越,也是先升个直天章阁,过个两年再升直龙图阁,之后才可升为待制了,这样子官场上没人有意见。
官家则皱眉道:“直龙图阁,此岂非为假龙邪?”
官家所言令曾公亮,文彦博都是心底暗暗发笑。
官家所言是官场一条谚语。
这条谚语说得是龙图阁的馆职。
直龙图阁是为假龙,而龙图阁待制是为小龙,那么龙图阁直学士则为大龙,至于龙图阁学士则为远古巨龙(原文是老龙)。
因为宋朝官场上官职,本官一堆名词,把人搞得一团浆糊的,有时候连本朝自己官员都搞不清楚。京中老百姓便想出这么个办法区分官员级别大小。
至于与宋朝人打交道的西夏人常常也是一脸懵逼。
不过西夏人也有辨认宋朝官员的办法。宋朝不少出镇陕西的大臣都有龙图阁待制,龙图阁学士的官职。西夏人就看你官衔名里有没有带龙图两个字。
有龙图两个字,说明是宋朝大官来了,西夏人便呼为龙图老子!
这说明龙图老子在西夏人那边比较有威慑力。
当然章越无论是直龙图还是龙图阁学士,都可以统一称之为章龙图。
不过在官家眼底直龙图阁依旧是委屈了章越,作什么假龙?要为真龙才行。
吕景已是急得说不出来了,章越在延和殿上破坏规矩进言,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这边没有处罚,那边官家居然与曾公亮商量怎么升他的官职?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吕景欲当殿理论,但偏巧这时候一口痰正好卡在喉咙里,让他嘴中荷荷有声,却半响道不出一个字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