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9/1161


顿了顿王安石道:“刘恕跟随君实修书多年,有了他在三司条例司,也算可以集思广益了。”
王雱道:“此人冥顽不灵,不来也罢。”
“那么章度之可举?若他在三司条例司……”
王安石道:“官家不允。”
王雱吃了一惊,叹道:“若是章度之在便好了,此人一直在官家身边,却不与我们一路。迟早会是心腹大患,如今调至条例司却正好可为爹爹所掌控。”
王安石看了王雱一眼。
王雱道:“当然若是他听话办事,给他一个好的前程也不妨事。”
王安石道:“经此一事,我方知官家有多信任章度之。”
王雱道:“若是如此那么更要调走了。”
王安石道:“怎么调?除了章度之,还有韩持国(韩维),孙允中(孙固),陈述古(陈襄),难道要闭塞圣听不成?”
王雱道:“那么就安插自己人,我们在官家身边虽有吕吉甫(吕惠卿),但还是太少了,是了,曾子宣(曾布)可以举荐至官家身边。他与他兄长不同,他是支持爹爹变法的,还有……”
王安石道:“你说得这些,慢慢再议。”
王雱见王安石没采纳他的意见微微有些着急,但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心平气和起来。
二月汴京满是春色。
而从蜀地来的兄弟二人正望着汴京的南薰门感慨良多。
他们便是苏轼,苏辙兄弟。
他们回乡安葬了苏洵,等到丧期满了如今又回到了京师。
苏轼身后的车驾里跟着他续弦之妻,他是苏轼前妻的妹妹,小苏轼十一岁。苏轼回乡安葬苏洵,又娶妻之后在熙宁二年的二月又回到了京师。
到了亭外却见站着一人是孙觉,另一人便是刘恕,他们都是苏轼的好友,知道苏轼返京后便提前来接二人了。
旧友重逢自有一番欢喜,众人闲聊了一阵,孙觉笑道:“好教子瞻晓得,度之如今已是官拜天章阁待制了。”
苏轼闻言吃了一惊问道:“何时的事?”
随即苏轼笑了笑道:“度之平步青云早在意料中,却不料这么快。”
===五百六十五章
论王安石===
苏轼苏辙到京,刘恕,孙觉与他们打算说一说别来之事,他们便到了孙羊正店。
几人上了楼便听到鼎沸的人声传来,好几桌说得都是朝堂上的大事。
汴京能到了酒肆吃酒的,不少都是不大不小的官吏,就算普通百姓也能对政事议论上几句。
这番景象并非蜀中的酒肆茶楼可见。苏氏兄弟一登此地便有等熟悉的氛围又回来的感觉。
如今茶楼京师士大夫里议论最多的便是王安石拜相和三司条例司设立,议立新法之事。
“这里这里。”一名少年郎君在桌案旁招呼道。
刘恕笑着对苏轼道:“这位是刘太仆之子,如今从于司马内制门下就学,此番知贤昆仲在此,故央我作个东道为你们接风。”
对方名叫刘安世,今拜在司马光门下,尚未科举作官。
苏轼兄弟走到哪里,都有人竞相结识,听说刘安世慕名而来,也不介意笑着应允。
刘安世拱手道:“晚辈久仰大名,冒昧来见,还请贤昆仲不要怪罪道原兄。”
苏轼闻言大笑,他是爱交朋友的性子,又刘安世形貌不俗,还是司马光的高足,当下赞了几句。对方得苏轼称赞更是高兴。
在和睦的气氛之中,众人入座。
苏轼听了邻桌说几句提及三司条例司,不由向刘恕,孙觉问道:“这制置三司条例司是什么?”
刘恕,孙觉脸上都有些异样。
孙觉指了指刘恕道:“你问道原兄好了,他刚辞了此差事。”
“为何?”
刘恕道:“当初未设三司条例司时,我便谏王介甫新佐大政,应以恢尧舜之治为先,怎可轻用理财之政。再说我也不擅钱谷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9/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