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1/1161


但王安石道:“臣料定司马光,吕公着言吕惠卿奸邪是以为他依附于臣。但是吕惠卿为举人时,便从于臣,而并非臣为执政之时,即从于臣。故而依附之说不可立。”
官家道:“可是吕惠卿虽负其材,但大臣们对他都有所非议,这是不是他的短处呢?”
王安石道:“吕惠卿之所以取人之怒,在于于上无所依附,在下无所结纳而已。”
官家听王安石所言十分欣然地道:“果真如此。朕错怪了吕惠卿。”
“朕也见了不少官员,其他人上殿应答多是仓惶,唯独吕惠卿从容,是因其中有所积蓄所至,故而方能答之不穷。”
王安石道:“陛下所言极是,奸佞之人多内无所负,但凡是内有所负之人,岂可为奸?好比身家丰厚的人,哪里敢与人搏命?”
官家已经不是新登基的时候了,随着司马光,范纯仁一直说王安石的不是。
官家对王安石的雄辩已是有了免疫力,什么有才华的人便不可为奸?
这句话被王安石偷换概念了。
因为章越曾与他进言过,只要当欲望大过能力时,便容易为奸。而往往越有才能的人,欲望就越大,故而有才能的人作恶也是一点不少。
官家突然略有所思地问了一句:“那章越比吕惠卿如何?”
这个问题在官家的心底早已有权衡,不过他想听一听王安石的回答。
官家问了一句,并没有出乎王安石的意料之外。
王安石想了想道:“章越亦是有才,不逊色于吕惠卿矣,此番陛下托他管勾太学之事还是颇为得力,但是他没有在地方历官的经验,这是不如的吕惠卿的地方。”
王安石的话倒是一如既往地中肯。
官家欣赏地点点头道:“朕问司马光,他也是这般说的。
随即官家问道:”这一次青苗法。吕惠卿请以祠部度牒为常平仓本钱,但是为程颢所反对,此事可乎?”
王安石道:“程颢所言自以为是正道,但臣以为程颢未知王道之权。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四十五万石,若凶年人贷三石,则可保全十五万人性命。卖祠部度牒所剃三千人头,而可以救活十五万人性命,此举若不可为,实不知经权。”
官家道:“朕不是心疼这三千度牒,只是近来多有奸人冒领度牒,以此逃朝廷之役。”
官家心道,吕惠卿这筹钱之法算不得高明,倒是章越不用朝廷拨款,却养活了国子监两千太学生,这方面是不是章越比吕惠卿更善于经济呢?
官家把这话放在了心底,随着新法的推行,反对的官员日益增多,他此刻对王安石的新法不免产生了一些动摇。
他随即告诉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而王安石也知道官家在拿章越与吕惠卿之间相互权衡。
不过王安石却一点也不担心,随着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的铺开,还有一项马上要上马的农田水利法。
这些变革的具体措施,都是王安石让吕惠卿一手起草施画,至于章越只是负责科举太学一个方面。
将来只要新法见功,那么吕惠卿肯定是比章越功劳要大得多,这是不容质疑的。
但目前吕惠卿因为着手的新法太多,推行的都比较慢,而且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比较大,反而章越推行的却是太快了。
过些日子便可以见真章了。
这个时候,内侍来禀告。
原来是富弼参见官家。
富弼又是来说辞相得事情,王安石自是告退一旁。
殿内官家与富弼对坐。
富弼对官家道:“臣为相之后,殚精竭虑如同背负山岳一般,小心更甚于如履薄冰,但仍不堪用,屡遭弹劾,实已是不能胜任宰相之位。还请陛下允臣辞去相位。”
官家也知道富弼去意已决,但仍是执意挽留道:“朕知道是王安石与卿不协,朕再劝劝他。”
官家也不知‘劝’了王安石多少次了。
富弼有些无可奈何地笑道:“陛下如安石者学强辩胜,且年壮气豪,而殿上议论,此恰为臣之所短,故而臣辩不过王安石,倒不如清静求去。”
官家默然。
随着新法推行反对之论日渐增多,官家此刻还需要富弼在朝堂上平衡一下,不愿他那么早辞官。
但随着富弼一走,朝堂上人事就要有剧烈的变动了。
官家问道:“富卿辞相后,谁能替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1/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