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第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1161


到了大门,官家舍了车驾,改坐御马徐徐驰入太学,王安石,章越等大臣,学官们皆随在身后。
太学生们都是侯在道旁,一睹天子尊颜。
官家坐在马上看着远处太学的斋舍以及新修葺的讲殿,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官家先入大次之中稍作歇息,更衣之后便去正堂上进行释奠礼。
释奠礼也是释菜礼,在西周时便令学官祭祀先圣先师,那时孔子还未诞生。到了汉朝独尊儒术,孔子先被尊为先师,又被尊为先圣,于是释奠礼便是祭拜孔子。
而释奠礼一般是冬至时进行的,而官家选在冬至时来太学祭祀先师,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儒家三礼,尊天地,尊祖先,尊君师。
官家至太学亲自祭孔子,表示自己是尊重儒家传统的,但连着如今的变法放在一起思考,便可以明白这一举动的意义。
释奠礼才是这一次幸学的重中之重。
释奠礼后,官家便看十哲画像。
官家临时出题,命随行的宰臣,翰林学士分别给十哲撰文。
官家也是乱点,王安石点了颜回,司马光点了子贡,但对于随侍在旁章越,他本没有资格。
但官家偏偏点了他,让他给子夏撰文。
章越等人依命一边思考一边撰文,这时官家又对卦,后圣重之为六十四,立爻以极数,凡斯大义,罔有不备,而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曰《周易》,《易》之书,其故何也?”
但见一名老者出首答之道:“回禀陛下,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连天地也;《归藏》者,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帝又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
……”
官家听这老者答了不由大喜道:“卿果真是易学精湛,不知卿在太学任何职?”
对方言道:“回禀陛下,臣名叫周敦颐,受章待制之请如今暂在太学讲学。”
官家一听对方竟是周敦颐不由大喜道:“朕曾日以继夜读卿之文章,不意在此见面。”
===六百零一章
降低成本的诀窍===
章越则给子夏撰写文章。
子夏虽是孔子弟子,儒家十哲之一,但他的弟子李悝,吴起都是法家人物。
商鞅还是他徒孙。
荀子,李斯,韩非都是二三代再传弟子。
最要紧是子夏还是魏文侯的老师,儒家第一个拥有帝王师的头衔的人啊。
官家点章越为子夏撰文,似有用意。
章越略一思索,即为子夏撰起文章来。
官家与周敦颐言谈之后大悦,当即直讲焦千之奏请天子赐周敦颐讲经之典。
官家答允了当即至堂中御座就坐,亲授易经一本予周敦颐。
周敦颐跪受之后,然后天子赐其于坐在御座西南旁的几塌上讲经。
周敦颐脱履上榻。
章越等众官员于东西两庑撰文,其余大臣们尽数坐在堂上,至于太学生们齐拜在堂外朝北听讲。
周敦颐声音不高,但却清晰平和,神情温恭,风掠过堂外的大槐树,学子的儒衫微微飘动,所有人的神情都是那么专注肃穆。
更远之处围观向太学的京师百姓兵卒,更是以数万计。
天子敦学之典的一幕,在所有人看来是多么的和谐。
周敦颐讲易之后退下,官家大喜赐了他绢帛五十匹。
其后官家又点直讲张载执经。
官家对张载本来没有太多印象,但章越在他面前屡荐其人,言他熟悉兵事,学问精深,故而有了印象。
张载本最擅长易经,嘉祐二年时文彦博还请他在大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经。
不过张载却自承自己在易经上的造诣不如两个表侄二程,二程在时便不讲易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11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