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1553


若说这是碰巧,严颜肯定是不信的。
刘范那个愚夫,他适才不是和自己说,他眼下可在荆益营中随意走动,并无人监管吗?
这怎么一下子就让人给盯上了!
而且盯他的人,还是荆,益两军的主帅!
严颜在潜意识里,对刘范的能力瞬息间便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严颜正不知应如何是好,却见贾龙突然‘唰’的一声,抽出了腰间的环首刀。
严颜见状大惊,他面露警惕之色,手亦是摸到了腰间的刀柄,沉声道:“汝想做甚?”
却见贾龙突然单膝跪地,将环首刀向上举起,对严颜道:“请严公杀我!”
“啊?”严颜没想到贾龙竟然会做出这般行径,一时间不由愣在了当场。
却见贾龙低着头,面色颇为沉痛,叹息道:“龙手刃刘瑁,率军反了刘焉,以至严君有家难回,有族难顾,反而随我漂泊在外,不知当归于何处,贾某此举虽是为了蜀中公义,但害了严公前程乃是实情……”
说到这,却见贾龙抬头,将环首刀举起,重重插在严颜的脚旁的土中。
“严君,你我同为蜀中豪族,相识多年,当年也曾并肩在蜀中平乱,某耽误了你的前程,深以为憾……你拿了某这颗项上人头,去蜀中向刘焉请功吧。”
严颜面上的肌肉有些抽动。
他非愚鲁之辈,自然明白贾龙此举不过是做样子给他看,若是他真砍了贾龙的头颅,那只怕过不了半盏茶的时间,自己就会被贾龙的手下给剁成肉醢。
然,贾龙此举虽只是个样子,但严颜的心中却也感顺心了许多。
伸手不打笑脸人,严颜此刻其实是被掌握在贾龙手里的,他的生死其实都在贾龙的一念之间,按道理,要巴结,也是严颜巴结贾龙才对。
只是他心中一直顺不过这口气。
事到如今,贾龙已经将姿态放的这么低,来向自己请罪,严颜虽然知道他此举有做作之嫌,但心中那口恶气,还是因为他的态度而消散了不少。
一军主将,能做到这种程度,委实不容易了。
特备是刘范刚才一进来,对自己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相比于刘范,贾龙的态度明显是要诚恳了许多,也让严颜心中舒服了许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贾公请起,唉……你我相识多年,有些事情,过去就让他过去吧,咱们皆是蜀中豪族出身,可切莫让外人瞧了笑话。”
刘琦听了,在旁边啼笑皆非地道:“严公所说的外人,莫非是指我吗?要不我先回避回避?”
严颜一听刘琦的话,不由反应过来,急忙道:“刘府君误会了,严某并非是此意,实乃是……实乃是一时情急,口误而已。”
刘琦微笑着走上前,来到严颜的面前,道:“贾公今日负荆请罪,严公打算如何处置……放心,你若是要是他,我绝不阻拦,毕竟是你们二人之间的事,与我这外人无关。”
严颜无奈道:“府君这是说的哪里话。”
言罢,便见他转身从地上扶起了贾龙,道:“贾公切莫如此,往昔恩怨,何必再提?严某对天立誓,杀刘瑁之事,从今往后某绝不再提,如若不然,让我如刘瑁一般死于贾公刀下!”
“严公如何立这般誓言?”贾龙急忙道:“切不可妄言。”
见贾龙今日的负荆请罪似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刘琦满意的点了点头,突然道:“严司马既然不再怨贾公适才之言,那咱们便一同坐下,商量关乎严司马以及其族的存亡大事,贾公,你觉得如何?”
贾龙道:“如此甚好。”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刘表的诺言===
三人在帐内坐下后,刘琦看向严颜,笑着对他道:“严司马前番诛杀了袁军校尉李丰,在均县一战立下了首功,然受赏之日,却闷闷不乐,如我猜测不错,严司马心中是有几件忧虑之事吧?”
严颜呵呵干笑,却没好意思回答。
刘琦伸出了三根手指,道:“严司马当下迷茫,不外乎三件事而已,一是局势,二是前程,三是家族……且待我为严司马一一分析之后,严司马必有所决。”
严颜闻言,不由凝神精听……
若是蒯越站在严颜的立场上,断然不会让刘琦替他分析。
刘琦的分析那根本就不算是分析,纯粹的洗脑而已。
问题是,严颜对此并不清楚。
却见刘琦缓缓言道:“先说第一件事,就是局势的问题,严司马现在心中忧虑的,其实不是刘焉到底是不是反贼的问题,而是以贾公和任府君为首的益州诸将与刘焉对立,究竟谁的胜算更大一些。”
严颜闻言沉默不语。
刘琦微微笑道:“且不说哪一方的胜算更大,我只问严公,刘焉今年多少岁数了?”
严颜不晓得刘焉的具体年齿,只是知道个大概:“应该是年过六旬了吧。”
刘琦继续道:“年过六旬者,还能活几年?”
“这……”严颜闻言顿时语塞。
这话他不太方便直说,但以刘焉的年纪来说,在这个时代六十多岁的人,可谓之高寿。
就算是说刘焉明年就会死,严颜也不会有任何的惊讶。
刘琦微笑,道:“那就算我打个实际点的比方,假如刘焉明天就死了……”
严颜闻言,脸上的肌肉略有些抽动……
明天就死是么?
“他明天死了,可继其州牧之位者,当为何人?”
刘琦微微一笑,道:“刘范在我军中,刘诞被董卓扣在雒阳……就算是幼子刘璋能够顺利继承刘焉之位,严司马觉得,以朝廷现在的立场,可是会授予他州牧之位吗?”
这一句话算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严颜顿时清醒了。
自己这段时间,只是将刘焉和贾龙作为两方的主要人物进行比对,而实际上却忘记了,刘焉已是一个垂垂老者,他们若是能够快速分出胜负还好,若是迁延日久,还不用贾龙攻克益州,刘焉自然就已经是命归黄泉了。
而刘焉的三子分别在荆州,长安,益州三地,幼子刘璋若要继承州牧之职,一无朝廷正式敕封,二则其两位长兄皆在人世,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
届时,胜负几何,着实是两难之说。
除非刘焉眼下能够快速的平定叛乱。
但刘琦的下一番话,却直接打消了严颜的这个想法。
“贾公回荆州整备一番之后,便将西向攻取汉中郡的房陵、上庸诸县,在汉中东部落脚,徐图汉中诸县与蜀中的任府君南北夹攻蜀地……依照严司马之见,贾任二将与刘焉之间的胜负,又该如何?”
严颜是深通军略之人,他一听刘琦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依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若是任岐在犍为郡,贾龙在汉中东部,再有荆州的刘琦遥相呼应,另还有刘焉长子刘范在他们手中为人质……这场仗刘焉还真就是没有获胜的可能……至少按照这种事态去发展,这场战争没有几年功夫怕是打不完的。
迁延日久!
而正如刘琦适才所说的,时间拖延的越久,刘焉的胜算就越低。
严颜沉思之时,刘琦又缓缓的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件事,严司马自然是在意自己的前程,大丈夫生于世,自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这无可厚非……只是如今刘焉在朝廷中已经被董卓列为悖逆之贼,就算董卓如同虎狼,但他毕竟是拥戴天子者,他抛出的旨意还是占据了天下大义,眼下他已经代表朝廷,认定了刘焉是反贼……而护君盟中,我荆州一方和刘虞亦是视刘焉为叛逆,请问严司马,你跟随一个被朝廷和宗亲都认定为是叛逆的垂垂老者,前程何在?”
严颜的脑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轰然炸裂。
刘琦又慢悠悠地说道:“至于第三件事,就是严公的家人,我闻公之族人皆在巴郡,而巴郡虽属刘焉管制,但其地临近于江关,又临近于犍为郡,令兄严镛现为两千石江关都尉,而犍为郡的任岐正在秣马厉兵,对巴郡呈夹裹之势,刘焉若是想保全巴郡,在没有必胜的把握前,就绝不会轻易对巴郡豪族动手……而这段时间,你再以书信与令兄,让他迁族人至犍为,家族则可保全,不知我言下之意,严公可听明白了?”
这最后第三点,重重的击打着严颜心中的软肋。
他沉吟片刻,问刘琦道:“此事,当真可成吗?迁族中人出巴郡至犍为,怕是没那么容易,恐为刘焉所觉。”
刘琦微笑道:“简单,只要将刘焉的目光转移开就行了……眼下刘范在我手中,我派人前往绵竹,以刘范为饵,和刘焉进行谈判,刘焉顾忌其嫡长子,定会珍惜这个谈判机会的,在这谈判期间,刘焉的注意力不会放到巴郡,严司马可写书信,让族中人乘着这个时期,移出巴地便是,犍为郡那边有自有任岐安排接应。”
相比与刘范的那种“不忠不义,恪守臣节”的大义说辞,刘琦眼下说的这三件事,才算是真正的替严颜拨开了迷雾……让他真正的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身为食物链的顶端者,要彻底收服一个豪强武人的心,不是看你跟他谈了多少忠孝仁义(当然这些也会起一定作用,但肯定不是绝对),而是你能帮他解决多少问题。
这天底下没有人是纯粹的傻缺……你跟人家谈完大仁大义,却不帮人家解决前程、家族等实际问题,却要人家死心塌地的跟随你,哪个豪族出身的人是脑有病?
纳头便拜这种事,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刘范适才跟严颜的交涉中,所差的那一点点就是这个。
……
三日之后,荆州军和益州军,终于抵达了南郡境内,直抵襄阳城。
时隔半载,当刘琦再次看到襄阳城的时候,他居然有些不太认识这个地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