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553


这个人就是李铮。
张虎,陈生,李铮昔日都是张方的支持者,彼此之间虽没见过几面,但也算知根知底。
“李县尊不在宜城,突至襄阳,不知有何要事?”
不论如何,大家都算是昔日的同僚,张虎对李铮也算颇为客气。
李铮无奈道:“在下已不是宜城县令了,如今不过是在刺史公子麾下,为一白身食客尔。”
张虎露出惊愕之情:“李公乃江夏豪族,任宜县县令之时也是政绩卓著,令弟李通现纵横江汝,可谓雄才,仅为少君麾下一食客,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吧?”
李铮长叹口气,一锤长案,道:“某有今日之祸,皆因那蔡瑁背信弃义,出卖张,苏,贝三族!如今苏代、贝羽皆亡,张公被擒,我等昔日依附于张氏之人,焉能有好下场?能不死就算是天大的幸事了!还在乎什么官职高低?”
张虎和陈生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李公又何必怨天尤人?一时之挫却非一世之挫,日后或许会有转机也说不定。”陈生劝慰李铮道。
李铮转头看向陈生,淡淡道:“听二位将军言下之意,似是对眼下境遇,并无忧心?”
张虎哈哈大笑:“不瞒李公,蔡将军派庞季和蒯越来招降于吾二人,并许诺吾兄弟人官职秩俸,且依旧督襄阳防务。”
张虎说这话的时候,满面春风,志得意满,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确实,同样是张方的附庸,张虎和陈生与李铮相比,目下这待遇着实是好了太多,不容他们不得意。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铮并没有嫉妒之色。
他冷笑道:“张将军若如此作想,只怕大祸不远矣。”
张虎奇道:“李公何出此言?”
“某今日来,便是知会二位,你们皆中了蔡瑁的奸计,丢掉性命怕是只在旦夕之间。”
这话说的很是肯定,颇具自信之相,诓的张虎一愣一愣的。
陈生不满道:“李铮!吾兄弟念汝是昔日同僚,好生招待,汝安敢妄言咒吾弟兄二人?”
李铮不急不缓地道:“陈将军,若非顾念昔日同僚之情,某焉能冒险来此告知二位蔡瑁诡计?”
张虎和陈生都是江夏贼出身,平日里好勇斗狠是长项,但不善于用谋更不善于揣测人心。
张虎冲着陈生招了招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问李铮道:“还请李公如实相告,若果能救我兄弟二人,我弟兄日后定有重谢。”
李铮愤恨道:“那蔡瑁出卖三族换其一族权势,害某至这般境地,如今又出诡计谋算二位,某也是偶然从少君处闻其计,因此辗转而来相告!”
张虎皱起了眉,道:“蔡瑁要如何谋算吾弟兄了?”
李铮认真言道:“二位也不想想,若是要招降二位,接手襄阳便是了,如何非要让你二人出城献降,岂非多此一举?”
张虎犹疑道:“此事吾心中也曾怀疑过,问那庞季,其言乃是为彰显刘景升之威也。”
“呸!刘景升尚未来荆州,只是派了嫡子来,便灭了荆襄五十五家宗族,威名已是甚隆!哪里还需受降你二人立威了?”
张虎和陈生闻言一惊。
他们细细琢磨了一会,感觉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少君前两日于某言,蔡瑁向其谏言,说是汝二人乃江夏贼寇出身,又与张方关系亲密,平日里民怨甚深,不可当真招抚,当以计诱出襄阳除之,以绝后患!”
“什么?”
陈生面色发白,浑身颤抖:“那蔡瑁安敢如此!吾兄弟二人如何得罪他了,他竟是这般狠毒?”
李铮冷冷言道:“二位与三大宗族相比如何?蔡瑁连三大宗族都卖了,如何会留下你们?况且二位将军掌管襄阳城防,麾下又有三千精锐,此两样乃是蔡瑁日思夜想之物啊!”
张虎的拳头握紧,手背上青筋暴露。
李铮察言观色,见火候差不多了,随道:“李某顾念昔日同僚之情,知此事后,借为少君游说襄阳名士归顺之机,转道来此向二位详陈此事,信与不信,全在二位一念之间,某若回去晚了,恐少君见疑……二位保重!”
说罢便站起了身。
张虎拱了拱手,道:“多谢先生告知吾兄弟二人此事,大恩不言谢,后会有期。”
“告辞。”
送走了李铮之后,陈生问张虎道:“兄长,这李铮所言,有几分属实?”
张虎在厅中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道:“还有两日才是献降之日,且派细作打探荆州军动向,若是他们整军布武,暗中有所动作,则说明李铮所言非虚。”
陈生愁苦地叹了口气,本以为是件天大的好事,哪曾想居然闹成这样。
“若李铮所言果然属实,你我又当如何?”
张虎愤恨道:“蔡瑁想杀你我,你我还想杀他呢!若蔡瑁果不能相容,那咱兄弟便在献降的当日,反戈击杀了此獠!”
陈生也是露出凶狠之色:“兄之言,甚善!”
……
接下来的两日,张虎和陈生便暗中派遣细作,去探查荆州军的情况。
而细作带回来的消息,是荆州军这几日一直在暗中操练兵马,往来调动,整兵布武,似是暗中备战。
张虎和陈生知道消息之后,悲愤交加,恨不能平吞了蔡瑁。
这蔡瑁好生毒辣,若非李铮,他二人岂不死的冤枉?
但他们却不知道,是刘琦告知蔡氏与蒯氏,如今荆州方定,为防止外贼袭扰,特别是屯兵于鲁阳的袁术和孙坚,各部将士都应抓紧操练,整军备战,不给旁人以机会。
蔡瑁虽然觉得刘琦小题大做,但前番当众驳斥过刘琦,多少有些过分,此番便给了刘琦面子,按照他的要求作出整备军马之势。
结果,反倒是让张虎和陈生产生了误会,生出了反叛之心。
张虎和陈生都是睚眦必报之人,他们心中既然已经生出了歹意,那便绝不会与蔡瑁妥协!
他们二人也开始暗中筹备,等待受降的那一日,想办法一举击杀蔡瑁。
===第二十二章
反叛平叛===
一转眼,三日之期已到,荆州军这边以刘琦、蔡瑁、蒯氏兄弟等为首,在约定时辰前往襄阳城的南门受降张虎和陈生。
襄阳城乃是南郡重镇,经济发达,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乃是南北往来的重要经济隘口,亦是荆州向北的最大军事渡口。
仅仅只是开城三日,襄阳城四门的往来人流便如同潮汐,很快就从战乱中恢复了繁华的开市景象,原因是襄阳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一,其二是因这个时代的特殊性。
中平年间经济衰退,战事频繁,又因为北方黄巾余孽盘桓在诸多郡县,使汉江以北的物价飞涨,但由于南方目下相对较为安定,因而南北物价差异巨大,这就促使很多中原商贾,开始打起了南方物资北转赚差价的主意。
即使是汉朝各地郡县税务奇高。
即使南来北往贼寇遍地。
但巨利当前,还是有很多商人纷纷下海,果敢的跻身到了这条辛苦的致富道路上。
但很可惜,他们现在的努力终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董卓将开始大量铸产小钱,而这些小钱会通过官盐官铁等渠道以极快的速度流入市场,导致严重的货币贬值,将冒险致富的商人这二三年间聚拢的财富全部割了韭菜。
而历史上,这场恐怖的经济危机延续了数十年,甚是在魏蜀吴三国建国后,民间经济还是出现了退行现象,一度流行以物易物。
但是如今,襄阳城的商贸流通还是非常通顺的。
襄阳城的城郭出现在地平线上,遥遥望去,南门外的流动人口并没有因为今日的受降而减少,相反的,滞留的百姓比起平日还要多上几成。
若是别人知道今日有见血之事,或许会驱散百姓,一则怕人多影响计划,二则也恐伤及无辜。
但在张虎和陈生这两个贼寇的脑中,根本就没有“伤及无辜”这个概念。
反而,襄阳城的围观百姓多了,稍后一旦哄乱,有助于他们成事!
对于这两个人来讲,便是整个南郡的百姓都死绝了,他们也绝不会有半分愧疚。
这就是贼性。
……
荆州军的三营兵马,在距离襄阳城百箭之处停下,三营分为三阵陈列,遥对襄阳。
对面阵中,张虎和陈生二人,一人手持白绫,一人手捧襄阳令的青印银绶,亦步亦趋的向着荆州军走来。
这是受降的标准流程,持青印银绶乃是代表纳土归军、交政割城,而白绫亦或是绳索荆棘之物,则是代表愿受对方任何惩处,哪怕是交出性命。
护城河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看到这般场景,纷纷交头接耳,对这场受降评头论足,有些人甚至咬牙切齿,对二人怒目而视。
毕竟这两个人在襄阳期间,纵兵为祸,他们手下的贼兵,平日里奸淫掳掠,抢夺钱粮,无恶不作,对待襄阳百姓犹如待宰的牛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