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1553


在没有冀州派系和颍川派系在场的时候,许攸的精神便似乎振奋了许多,精神头也饱满了许多。
他开始侃侃而谈。
“明公,董卓虽然在陈仓失却一阵,又丢了郿坞,但实力尚在,不可小觑,袁公若是尽败西凉之众,非得与曹孟德、刘伯瑜联合不可,孟德虽是袁公挚友,又依附于明公,但他如今毕竟也是一州之主,与以往不同,袁公还需行事前派人敲打敲打他为上。”
袁绍捋着自己修饰的整整齐齐的胡须,道:“此言是也,且先派人去知会孟德,然后找荀攸来,就说袁某不打算留在长安,看他如何作答!”
许攸冲着袁绍长长作揖:“明公高见!刘琦派荀攸来此,必然是也揣度出了明公不会留在长安,或许他也能想到以明公之声望,未必会想要待天子回邺城,如此刘伯瑜必然是有下一步的计划和准备,我们只要让荀攸将下一步的计划说出来,试看他想如何!若他下一步的计划是要将天子带回荆州……”
便见许攸抬手,轻轻地做了一个斩的手势,道:“那明公就没必要对他客气了,待平了董卓老贼,咱们便联合曹孟德,给刘家郎来一刀快的!”
袁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子远之言甚和我心,且看刘家小子是何作想。”
……
许攸向袁绍谏言之后,袁绍便招来了荀攸,说是愿意接受刘琦的馈赠,接手长安,并与荆州军一同出兵对付董卓。
同时,袁绍也向荀攸表达了他不能够带天子返回邺城,原因么,要多少有多少——什么河北多事,黑山贼与外族屡屡叩边,若迁陛下至河北,一旦有什么疏失,他袁家着实是担当不起等等。
很冠冕堂皇的理由。
荀攸听了,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
“若如此,那当安置于天子于何处?”
袁绍皮球反踢给了荀攸:“袁某不过是外郡牧守,焉敢妄言这等大事?景升兄父子皆为宗亲,又是当年护君联盟的发起人,这关乎于大汉朝立国的大事,还需景升兄父子筹谋决断才是。”
荀攸也不慌张:“刘府君父子,眼下倒是还真有一法,只是可行不可行,还需袁将军一起参度才是。”
“公达可试言之?”
当下,便听荀公达将刘琦所定的策略,请王允和吕布率兵扶持天子还都雒阳,召集四散流离的朝臣们的方案,大致向袁绍讲述了一遍。
说罢,荀攸总结性地对袁绍道:“王司徒前番已经与袁公有过共同诛贼的协议,而吕布迷途知返,相助司徒夺取了郿坞,也算是立下了大功,”
袁绍心下运转,仔细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雒阳,距离河北倒也是不太远,倒也不是不能控制。
至于吕布,没什么可说的,区区一介边郡武夫纵然有些名气,但不论是底蕴还是背景,都白的如同缣帛一样,拿什么跟自己斗?
至于王允……不错,太原王氏倒是有些名望,但跟袁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袁绍当年与王允打过交道,深知此人脾气刚直,颇有些固执和戾气,他一把年纪,怕也是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而且此人与吕布一同扶持天子,看似互补,实则相互牵制。
由这两个人在雒阳拥护天子,倒也是合适。
袁绍看向许攸,却见许攸一个劲的冲他点头。
在他看来,由王允和吕布一同扶持朝政,这汉室基业……只怕是完了。
袁绍满意的捋着须子,笑道:“刘郎不愧是股肱之臣,想出来的法子竟也这般稳健,着实令人佩服……好,既然刘郎想的这般深这般远,袁某也不好拒绝他了!某自当为天下尽上一份绵力……与刘郎东西夹击董贼!”
荀攸站起身:“能得将军相助,真乃陛下之幸,汉室之幸也,我当速行,回禀府君,请他速速起兵于袁公相互呼应!”
袁绍也不留他,亲自送荀攸出了帐外。
……
荀攸不停留,则是迅速的离开了袁军的营寨。
望着荀攸远去的背影,袁绍和许攸相互对视一笑。
“这刘伯瑜倒也算是个聪明人,不将天子接往荆州,反倒是安置于雒阳让王允和吕布看管……嗯!倒也是一条妙计!袁某虽未见其面,不过一直以来,这小子做出来的诸多种种,实在是令袁某不得不重视于他。”
许攸言道:“明公所言甚是,刘伯瑜是个聪明人,看的远也看的透,且深明保身之道,在天下的诸多后起的俊秀中,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委实难寻。”
袁绍笑呵呵的看向远方:“袁某倒是有兴趣见一见这个这位刘家的小郎君了。”
……
荀攸离开了袁军的大寨,往南而行,大概走出了五十多里,却见有数十骑在前方的大道上矗立,看其服饰,却并非袁军之众。
为首的人,荀攸见过,乃是他的同宗族叔,荀彧。
荀攸眉头微蹙,翻身下马步行过去。
荀彧亦是翻身下马而来。
两人碰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