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553


想不到蔡觅竟然把这辞赋给默写了下来。
刘琦笑道:“姐姐将这辞赋写下来做什么?”
蔡觅道:“你写的辞赋,我自然要记下来,从今往后,你所作辞赋,我自当全部背录而下,就算是不传于后世,也当留于子孙瞻仰。”
刘琦啼笑皆非:“问题是,这根本便不是我所作……”
“好了好了,是你一至交好友作的,只不过他不愿意透露姓名是么……既然不愿透露姓名,那索性便将这贤名字让了你,岂不是更不负朋友之谊?”
刘琦微叹口气,他知道跟蔡觅是解释不清了。
罢了,都是小事,愿意怎样便怎么样吧……
不过蔡觅这手蚕头燕尾的隶书倒是写的真好看,也不知是跟谁学的。
蔡觅掩嘴打了个哈欠,道:“我倦了,先去休息,弟弟在此好自为之吧”
说罢,起身走进内室。
刘琦四下观看。
这静室内一方长案,数面书架,一架古琴……别说床榻和被子,连张席子都没有
这可如何睡?
刘琦摇了摇头,站起身,跟着蔡觅也走进了内室……
不是我非要跟她进去的,是她让我好自为之的。
这外面的静室确实是没法休息。
不是我非要耍流氓的。
……
也不知道刘琦是如何好自为之的,反正他连续在蔡觅的居舍连待了两日。
到了第三天,刘琦觉得再不离开,便有些太不像话了。
回去刘表非得弄死他不可。
临行之时,蔡觅拉着他的手,满面不舍,眸中隐含泪花:“少郎君既已与妾身行了夫妻之礼,还望勿要辜负妾身,妾身在此等候少郎君回来。”
刘琦伸手揉了揉她的脸,笑道:“阿姐放心,待吾护君事定后,吾必亲自登门执纳彩问名,迎阿姐过门。”
蔡觅抬手擦了擦眼泪,笑了。
她抚着刘琦的胸口,道:“阿姐等了这好夫君数年,却也不差这一时半刻,少郎君直管去做大事,阿姐等得起。”
在蔡觅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刘琦和黄叙离开了。
云梦别舍逐渐淡出了眼帘后,刘琦方才在马上抻了个大大的懒腰,叹气道:“累煞吾也!”
黄叙既羡且妒的望着刘琦,语气颇有些幽怨:“恭喜少君得偿夙愿……真有那般累么?”
少君怎么这般矫情。
刘琦叹息道:“唉,她毕竟二十四五了,已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年纪……整整两天啊,你懂的。”
说罢,刘琦看向黄叙。
但看着他一脸呆滞的表情,刘琦随即反应过来。
“哦,对不起,你应该是不懂。”
黄叙的脸色变黑了。
刘琦转过头去,不再跟黄叙探讨这件事了,他不想让黄叙觉得他是在炫耀。
可怜黄叙长得挺俊,有这一身好皮囊,整日跟弓箭和朴刀还有军汉为伍,活到现在居然还是个雏,这上半辈子真是白活了。
……
回到襄阳之后不久,幽州那边的使者就赶了回来。
果不出刘表和刘琦父子所料,忠诚于汉室的大司马刘虞,答应了参加宗亲之盟。
在所有的刘姓宗亲中,刘虞是最忠心于汉室的,也是实力最为强横的。
他在光和年间,就曾经担任过幽州刺史,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中的威望甚高,在中平年间又再度受任于幽州,凭借破举、纯之功,而名扬天下。
刘虞现在幽州可聚卒十万,实力强横,远远凌驾于刘表和刘焉。
但即使他有如此实力,却也不参加关东的牧守联盟,实是因为他看出袁氏包藏祸心。
但这不代表他对天子就不忧心,相反的,刘虞可以说是宗亲中最为忠诚的存在了。
也因此,当刘表的使者向他透露了护君意图后,刘虞当即表示赞同。
从襄阳往蓟城,来回往返四千里,使者日夜赶路,整整耗时五十日,于途中购置并累死七匹良驹,方才将消息带回来。
刘表得到了刘虞的回复之后,老怀大慰。
他感慨而言:“刘伯安不愧为汉室栋梁,吾不如也。”
刘琦道:“大司马确是一心报国,但父亲也同样是一心在为汉室出力,无需妄自菲薄。”
刘表摇了摇头,道:“不然,这护君之盟,咱父子于当中作何心思,你心知肚明,你我对陛下之忠,如何又能与刘伯安相比?”
刘琦笑了笑,不反驳了。
眼下这个节骨眼,就任凭刘表去伤感吧。
少时,刘表回过了神,又道:“如此,便是等刘君郎那边的消息了,唉,此人狡诈,也不知能否响应于某。”
对于刘焉是否会出兵,说实话刘琦也没什么信心。
但不论刘焉出不出兵,既然刘虞已经同意了,那以荆州之力,一南一北与刘虞两相呼应,倒也不一定非要刘焉来。
当然,他能来是最好,他若不来……
那就不来吧,能怎么办?
少了他刘屠夫,就得吃连毛猪?
“父亲,眼下刘虞在幽州整备兵马,咱们现下也应整备兵将,且不管事情能不能成,当写一封护君表文,布告天下!”
刘表点了点头,道:“不错,明正言顺必须要得,眼下有义阳人韩嵩,博学多闻,言辞颇藻,便让他写表文一赋,再抄写发往各州,且看那些关东牧守和董卓,有何反应?”
刘琦道:“理当如此,另外待表文一出,父亲还应当立刻置书信于兖州刺史刘岱和陈王刘宠,苛责他们响应关东牧守,置陛下于险境,再试着将他们二人从袁绍那边拉过来,给关东牧守足够的震慑,如此或可振我刘氏声望。”
===第五十六章
面对的非书中人===
在刘琦原先的计划里,兖州刺史刘岱和陈王刘宠这二人并不在刘琦父子俩拉拢人选的第一梯队中。
因当时‘宗亲护君’的计划还只在酝酿中,刘琦父子并没有实际上的行动。
在那个时候,拉拢刘岱和刘宠这样直接与董卓对立的宗亲,刘琦觉得会暴露己方的意图,特别是刘岱,他是袁氏的盟友,会不会把己方卖了,谁也说不准,万一袁绍从中作梗,结盟很容易泡汤。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刘虞既已经应盟,那便等于成事了,无需再继续保密。
有基于此,刘琦便将目光放在了其他宗亲身上,若要增强联盟实力,那刘岱和刘宠这样的宗亲,就需要拉拢。
面对刘琦的提议,刘表并没有着急回答。
他和蔼一笑,冲着刘琦招了招手:“吾儿,到为父近前来坐。”
“诺。”
刘琦遵照刘表之命,来到了刘表的身边,正襟危坐,很是恭敬的准备聆听。
他心中明白,每当刘表让他坐近时,就是要传授他独有的执政经验了。
与刘表相比,刘琦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朝堂中人和天下士族了解不深。
很多事,他只是在后世时读于书册。
书卷可以育人,也可以误人,在全面的典籍也是人写的,带有著书作者的一些偏颇之见。
刘琦现在面对的,不是书上那些被盖以定论的事,而是实打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一点,刘表就比他强,他胸中的东西不来自于任何读物史册,而是他多年来游走于朝廷而积累的宝贵经验。
刘表让刘琦坐在自己身边后,方道:“吾儿,汝让为父置书于刘宠和刘岱,邀请他们入盟……倒是可以,但结果恐未必如汝之所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