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553


“张君来江州前,娄君曾对我说,张君善口舌,才思机敏,更兼写的一手好字好文章?”
娄发言道:“正是,永年不但善书法,且还有过目不忘之能!”
“我却不信。”刘琦转头看向张松,道:“张君当真有这般好本事?”
张松没有回答,显然是默认了。
“来人,取我的《齐民要术》来。”刘琦吩咐道。
少时,便有人将一托盘简牍呈上。
刘琦站起身,对张松道:“此乃由刘某人和我荆州中善治民治农者,一同编纂的《齐民要术》,君若果如娄公所言有过目不忘之能,不妨看上一遍,再默写一遍,若果真能写,我刘琦自当佩服先生!愿以兄长之礼待之,绝不食言。”
按道理来说,张松身为来使,此刻当着荆州人的面,不应该卖弄自己的能耐。
但刘琦笃定,张松一定会借坡下驴,在己方这些人的面前,展露一手。
张松与正常人不同,他压抑自己压抑的太难受了,一旦抓住一个口子亦或是一个机会,他一定会借机宣泄一番。
果然,张松只是略作犹豫,便不再推辞。
他先是拿起一卷简牍,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然后合上,便当着众人的面,在一旁的桌案上,提笔在一卷空的简牍上默写了起来。
默写完毕之后,他又去看第二卷简牍,看完后放在一边,又认真的默写了起来。
刘琦拿过张松默写的第一卷简牍,比对自己的第一卷……
不能说一个字不差、完全一样,但大致的意思却没有差错。
只是读了一遍,就默写到这个水准,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少时,刘琦又看了张松默写的第二卷,还是和第一卷一样大致的意思没有错。
而且他那一手八分书,亦是写的极为漂亮,很有功底笔力!
直到张松默写了十卷之后,刘琦终于站起身,走到张松面前,当着一众手下的面,朗声道:“张君之奇才,真当世罕见,不想刘季玉竟这般得人!刘琦发自内心的敬佩!张君,不要再默写了,走,咱们后堂相叙,如何?”
===第六百三十九章
培养内应===
其实对待张松这种人的方法并没有多难,其实只要抓住他心理的特点就好了。
刘琦在前世的时候,曾经在课外时间主攻过心理学,他知道张松这种人在一定程度而言,属于自小心中受过创伤的类型,在有创伤的情况下,产生了过度的防御反应。
这样的人,是急需认可的。
但并不是什么样的认可他都会接受,因为这样的人心思敏感,你需要让他感觉到你是真的欣赏他这个人,佩服他的才学就是了。
所以,刘琦事先给娄发等人稍稍做戏,给张松一个机会表现他默写的才能,然后才表现出对他的重视。
张松进了后堂,刘琦又派人将刘晔和徐庶召了过来。
然后,四个人坐在一起,开始总论古今经文。
之所以没有满宠,是因为他的性格太过耿直,说话有的时候不会顾及人面子,对于张松这样的人来说,还是不要让满宠跟他接触得太多,万一姓满的哪句话没有说好,怼得张松肺管子着火,那就有些不妙了。
让刘琦感到意外的是,张松竟然是古文经派学子,这可算是落到了他们的手里了。
要知道,荆州目下对于今古两派之学,侧重的就是没有参杂太多个人意见的古文经学,荆州学派在古文经学中的地位,放眼整个大汉朝,几可排列于三甲之内。
刘琦在这个氛围内,对于古文经学的东西和知识点,自然也比一般经学之人要通透许多。
四个人详谈了许久,刘晔和刘琦等人一边与张松论经,一边不着痕迹地在无形中夸奖着他,而且这份夸奖并不浓重,只是偶尔会提上一句。
赞美一个人,也是需要讲究的,夸赞的太重了,会显得太假。
真正的聪明人,任凭谁被一个劲的拍马屁,时间长了都觉得那是假话,只要适当的赞美,画龙点睛式的认可,才会真正让人感到心中舒适。
谈过了少许之后,张松对于在场的几个人已经有了不错的印象。
但若是真想让他如娄发所言的彻底地倾心于刘琦,只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而且就刘琦看来,仅仅只是靠赞美来刷新张松的好感,还着实不够,没有切实的利益,张松不会轻易松口。
虽然他历史上确实为刘备当了益州的叛徒,但那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考察和在心中反复揣摩衡量的。
这个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凭你三两句夸赞就会被改造成卧底的,大家都不傻。
你得让人家看到人生的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