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8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1553


但那断的木犊很显然要比酒爵的三条腿要长,它不去倒是还要,庞统硬将它塞在酒爵
却见庞统微微一笑,道:“师兄也莫要对朝廷那边太过放心,这腿其实有时候不需要掰断,一旦要是再多一条腿,甚至是两条,或许比掰断腿倒的要更快。”
刘琦闻言愣住了。
这孩子不简单啊。
凤雏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
少时,方见他又问庞统道:“那关于王允提议立太学的事呢?你认为如何?”
以王允,杨彪,司马孚等一众为首的士族朝臣,对于立太学是执着的,因为只有重立太学制度,才能将这天下人才的任免权力重新抓在他们这些士族群体的手中。
百多年来,士族群体在大汉朝的势力越来越强,话语权越来越大,盘根错节利益输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察举制度,而太学正是将察举制度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庞统笑了:“以小弟之见,王太傅想要重立太学的心是好的,但太学立不起来。”
“哦?”刘琦一挑眉毛:“为何?”
庞统深吸口气,突然道:“现在归朝廷直接管辖的地域,无外乎京兆、司隶与河内以南地界,自太学被焚之后,天下士子入仕无有通路,虽依旧可举孝廉,但官职任免,全凭地方郡署征辟,说句不该说的话……就算是太学重立,从太学生中分往各地的补郎补吏,各地牧守有几个会让他们真的上任?”
庞统这话说的没错,昔日太学尚存之际,各郡的二三百石官员皆是由京中的太学生中向各地委任派发,但如今各地已经形成割据之势,别人不说,单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这些人,会任凭王允从京城中派人到他们的地头去当官,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庞统继续说道:“三万太学生,若不能派往各州各郡,仅靠司隶,京兆各地承接……我就算王司徒每年将各县的县令、县尉这些六百到三百石的官都换上一遍,最多也不过能委任一千余人,侍卫到时候天下士子云集于中枢,三署郎中的郎官数量倍增,各个每年都要吃朝廷三百石俸禄,这些俸禄都要从雒阳太仓来出,他养的起么?”
“士元之所思,果然和平常人大不相同,不枉费你受师尊一番教导……真凤雏也。”刘琦赞叹道:“这次整治蜀中,你还需多费心力,但有功成,为兄必不薄待于你。”
“多谢师兄,弟一定恪尽职守,绝不让师兄失望。”
庞统走后,刘琦便转身冲着后堂喊道:“出来吧。”
他的声音落下没一会,便见一个身影从后堂缓缓走出。
正是贾诩。
刘琦斜眼看着贾诩,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说你,好端端的议政你不参加,非得躲在后面偷听,能听出什么?”
贾诩淡淡一笑,道:“末吏乃是西凉降叛,今日参会的,皆是君侯心腹之人,老夫若是参加,恐惹人私议,还是躲在后面听听,关键时刻再给君侯支招要好。”
“文和先生活的真是小心谨慎,刘某佩服,敢问先生,今日听出什么来了?能给我支什么招?”
贾诩抬眼望向厅堂外,若有所思。
少时,方见他慢悠悠地道:“君侯的这位小师弟,小小年纪见识就如此不凡,日后必将是个雄飞人物,不过老夫观听这孩子说话时的语气,还有在后堂暗中观其颜色……唉,小小年纪,便身负大智慧,时间一久,恐志得意满,自视甚高,久而久之,行事就容易率性、着急……怕是会吃亏的。”
“先生好一双慧眼,就这么几句话,就把我师弟的优点和缺点都看出来了?”刘琦微笑道。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见的人和事太多了,该见的不该见的,都见过……这孩子是个好苗子,再过十年,必是一州之俊杰,但越是如此,越要小心,以免少年气盛,养些不好的习惯出来,再长大些,怕是就不好改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刘琦和刘备===
治理益州的事宜,随着荆州士族入蜀,开始有条不絮的进行着。
梯田、井盐、羁縻、造船等内政正在一项一项的进行,西南边陲之地,正在向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
本想将镇西稻先安排在南中进行种植,但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南中那边没有回信,想来还是得先在蜀郡、巴郡等地试种,不过所幸这种稻种的成熟期,大概是两到三个月便能一熟,成长周期非常迅速,若是试种的好的话,在秋收之前,便可为明年整个益州和荆州储备上充足的稻种了。
当然了,镇西稻若是能够普及,势必也会流传到北方去,但刘琦并不怕袁绍或是曹操得到了这稻种之后会对己方形成威胁。
因为水稻历来都是南方主要的种植产物,而且镇西稻属于热带性的农作物,抗旱不抗寒,北方的气候并不适合镇西稻的大面积种植,所以放眼整个汉境,能够有效地利用镇西稻来储备粮食的势力,除了自己之外,也就只剩下孙坚了。
至于孙坚,刘琦已经打定了主意……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收拾他。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江东之地包括了后世的浙江,福建,而这两个省份的气候和土壤,是占城稻最适合种植的地方。
宋朝普及了占城稻之后,浙江和福建逐渐成为了天下粮仓,从那刻时期开始到刘琦穿越前的现代,江浙地区一直都是整个中原的主要金库粮库,这根基和地位在千百年来一直就没再动摇过。
根据刘琦前世的经验,只要能将镇西稻普及到浙江,福建,两湖,四川这些地域,那整个南方每一年所产出的粮食,足够可以让他大幅度的扩建军队,南方的人口也会因为粮食产量的递增,而成爆炸式的增长。
对于历史上的三国来说,锐减的人口是无法弥补的伤痛,但是一旦粮食充足了,刘琦相信,待全国一统之后,想要将汉人的人口重新恢复到东汉时期的鼎盛时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甚至用不上两代人的时间。
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基本的是要有合理的粮食供求。
另外,卫士署的人还在越巂郡寻找着攀枝花矿床之所在。
刘琦本以为这个矿床还未经开发,可能会比较难找,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