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8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5/1553


刘虞的信中向刘备阐述了他的这个意向,同时他还向刘备说明,眼下他也是刚刚入朝,时局不定,以王允,杨彪等一众为首的大臣们,都在密切注视着以自己为首的这一帮宗室的所作所为,一旦刘虞的行为有所偏差,带来的必然是士族们最为猛烈的政治反击。
刘虞也算是两经沉浮,对于朝堂中的权柄之争也是门清,他深知政治博弈的残酷性,因而在信中对刘备也算是推心置腹。
把老领导的信给刘备看了之后,他的情绪很显然平稳了许多。
“叔父看到了吧?太师在信中也提到了,如今朝中的门阀士族都在紧紧地盯着他呢,叔父身为宗室入朝倒是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若是关、张随叔父入朝,他们二人出身不够,目下又不曾立下功劳,试问若真被王允一系以此为理由攻击,叔父在朝中,当如何自处?”
刘备紧咬牙关,半晌之后突然道:“我二弟,三弟入京不用为官,只需作我身边的两名随从,难道还不行么?”
听了这话,刘琦的面色骤然一正。
他不满地道:“叔父这话,未免就有些自私了,难道在叔父眼中,你那两位兄弟都是平庸之才,碌碌之辈,只配给人牵马坠蹬么?”
刘备当即反驳道:“自然不是,我二弟三弟乃是大将之才,此事太师知之……君侯心中想来也是明白的!”
“我们自然是明白的。”刘琦眯起了眼睛,道:“既然是大将之才,难道不应该让朝廷重用他们,用为大将,平四方贼寇,为国建功么?”
刘备被刘琦的话有些绕糊涂了。
“备也想……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出身不够,不能入朝么!我只能出此下策!”
刘琦摇了摇头,道:“出身不够,拿功业来补,难道你还不明白大司马和我的意思?让他们为两郡都尉,先在南方干出功绩,待日后有了功绩和声望,朝廷若有战事,一朝召入朝中用为大将,岂不是顺其自然,两全其美?你现在让他们入朝当了随从,那在那些士族朝臣的眼中,他们就永远是雒阳刘备府下一家奴,日后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提拔了……因为他么俩已经被你打入了家奴的行列中,雒阳城中诸士,眼光何等毒辣,言辞何等犀利,你这是在断送里你两个兄弟的前程!”
刘琦自认为自己这番话说的很是中肯,但刘备在这件事上,就是一根筋宁死不从。
刘琦心中暗叹口气。
看来,他们三兄弟确实难以分开。
刘备尚且如此,若是关羽和张飞得知大哥远赴雒阳,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辖境,怕是会立刻挂印弃官,千里追兄!
甘当家奴,估计也认了。
罢了,想来自己无论如何设计,都和这两位猛士无缘,可惜了自己的一番部署。
刘琦现在多少有点能够体会到曹操想要收关羽而不得的那份挫败感了。
认真地思虑了一会,刘琦最终下定决心。
罢了,虽然不能收下关、张二人,但好歹拿下一个赵云,也算是聊以慰藉。
虽然就历史上的战绩而言,其实刘琦最认可的还是关羽……但很显然,这位历史上的蜀国第一名将,跟自己应该是失之交臂了。
那就改变套路,一则借着这件事跟刘备搞好关系,二则自己也可掺和一下关中的事情。
略微沉吟之后,却听刘琦缓缓开口道:“叔父若是心急,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刘备心中已经做好了和刘琦硬抗到底的准备,不想却听到了刘琦改变了口风,顿时精神一振。
“君侯有何妙计?”
刘琦言道:“太师想要在长安整合兵马,平定关中,今番召叔父前去,必然会起用叔父为将……此番平定关中,倒是一个立功的良机,叔父不妨向朝廷谏言,邀请我派兵遣将,一同兴兵入关中,相助朝廷,到时候我以关,张两位为先锋大将,让他们助朝廷在平定关中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待关中事定之后,请太师以替朝廷戍边为名,将两位强将直接召回雒阳……如此,关张两人就是以功臣之名入雒,那些士族便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刘备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想到这么一个好方法,当即拍手赞道:“此法甚妙!多谢君侯全我兄弟之情。”
刘琦见刘备答应,便道:“既是叔父应允此法,那我立刻作书,星夜召关张二人从任地来成都,咱们仔细磋商一番之后,叔父在上京,如何?”
“甚好,甚好!”
……
刘备走后,刘琦就命人火速送书信召关羽和张飞来成都。
随后,他又开始细细思量关中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想打明白关中这场仗,首先还是需要用熟悉长安以西的地域和势力形势的人。
毫无疑问,对长安以西最为熟悉的人,自己麾下应是莫过于贾诩了。
贾诩听了刘琦的咨询后,很是诧异。
饶是他老谋深算,此刻多少竟也有些不能理解刘琦的举动。
“朝廷要平定关中,君侯想要出兵相助?打下来的城池,皆属于朝廷所有,此战对君侯有何好处,我实不明白。”
“一是人口,二是战马,三是兵源。”刘琦言简意赅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以贾诩的智慧,刘琦只是简简单单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贾诩瞬间就可以明白他的意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5/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