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1553


诸葛玄昔日乃是刘表从吏,后辞官归乡返回徐州,这点陶应知晓。
陶商代表刘琦去拜访他,想来说的也都是荆州之事,对陶应并无什么大的影响,于是他慨然应允。
陶商随即前往诸葛家。
诸葛玄当年在刘表属下为吏,后闻其从兄诸葛珪病逝,便辞官归乡,代替其从兄打理家业,一晃经年。
诸葛家昔年曾与袁术有过交际,袁术敬慕诸葛玄的声名,去年来信,想要表奏他为豫州郡守,让他全家南下移往庐江,授予重任。
诸葛玄对此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直到陶谦病故,公孙瓒率兵南下讨伐徐州,诸葛玄隐约感觉到,徐州这地界似乎有些不太平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代表刘琦的陶商前来拜见诸葛玄。
陶商是陶谦的儿子,又是刘琦的使者,诸葛玄不能不谨慎对待。
虽然原先没见过,但诸葛玄还是很热情的迎接了陶商。
陶商也不客套,一见面就向诸葛玄表达了刘琦想要诸葛玄移家中人去荆州的事。
同时,刘琦还表示,愿意上表朝廷,附和袁术奏请诸葛玄为豫州郡守,只是希望诸葛玄不要去庐江,而是来荆州受任。
毕竟豫州目下大部分的地域都在孙坚手中握着,诸葛玄就是受了朝廷的敕封,直接去上任的话也不过是找死而已。
诸葛玄闻言很是犹豫。
“镇西将军的美意,玄心领了,只是诸葛玄原先与镇西将军从未有过交集,镇西将军为何要这般善待于我?”
陶商道:“镇西将军横跨荆,益两州,乃是当世英雄,他从刘荆州治学,心中常挂念这天下有名望的经学贤士,琅琊诸葛家乃是士族名门,镇西将军久仰大名,他希望诸葛家能够去往荆州,安居乐业,治学为官,这也算是镇西将军为大汉朝保全了一个名门,这是镇西将军的初衷,仅此而已。”
诸葛玄心下感慨,道:“可是,袁公路先邀请我去往庐江,若是不应,恐为人所指。”
陶商道:“袁术志大才疏,如今占据江淮却横征暴敛,不懂体恤于民,而荆州乃是丰乐之土,被镇西将军保护的犹如铁桶一般,诸葛公只有去荆州,才能使家族安泰长存,您还是要考虑清楚才是啊,”
===第七百一十章
诸葛瑾的理想===
陶商的话说的挺真诚,而且也很符合当下的形势。
放眼烽烟四起的大汉朝,目下最为安泰的地方,也就是荆州,大批量的人口南迁,安居于楚,这事诸葛玄不是不知道。
相比于袁术的庐江郡,还是荆州这个世外桃源最适合安居了。
只是四年前,诸葛玄曾在荆州任刘表麾下属吏,但他并没有跟随刘表干多久,在初平二年就返回了徐州的的故乡。
所以对于诸葛玄而言,他内心中也对刘表也有几分歉疚之情。
如今又让他回荆州为官,他也着实落不下这个面子。
但是今天,陶商却代表刘琦,主动来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这让诸葛玄的心中很是舒服,同时他心中对山阳刘氏父子的感激之情更甚。
当天,诸葛玄就留了陶商在自己的庄园中过夜。
晚上,安顿好了陶商,诸葛玄随即让人将他的从兄的三个儿子召到了自己的书房。
诸葛玄的从兄诸葛珪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诸葛瑾,现年二十一岁,老儿诸葛亮现年十四岁,老三诸葛均,十岁。
三个孩子年岁都不大,却都异常懂事明理,平日里不但肯学用功,且还知书达理。
诸葛玄回琅琊之后,除了主持家业之外,还一门心思的培养这三个侄子,特别是诸葛瑾和诸葛亮。
诸葛玄常对族中人言:“日后能扬我诸葛家之威名者,必瑾儿与亮儿也。”
三个孩子进了诸葛玄的书房,向他问安,随后在诸葛玄的示意下,跪坐于书房的两旁。
饶是一家之亲,三个孩子在诸葛玄面前,也非常恭顺,他们在诸葛玄面前从不踞坐,必须是挺直腰背的跪坐着。
诸葛玄随即认真地将去荆州的事对他们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诸葛玄问他们三人道:“去荆州的事,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说是问他们三个,但诸葛均此时年纪尚小,虽然比同龄人懂事,但对政治和家族上的事还涉猎不深,所以诸葛玄这个问题,主要针对的还是诸葛瑾和诸葛亮。
诸葛瑾听完之后,道:“荆州丰乐之土,太平之地,叔父又承蒙刘将军看重,比起徐州四战之地,实在是要强出太多……对于此事,瑾甚感赞同。”
诸葛玄满意的点了点头。
诸葛瑾已是加冠之年,为人老成持重,眼光深远,颇为可信,他既同意了自己的意见,那想来此事无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