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1553


如今自己已经有了兖州八郡国外加豫州的颍川郡和梁、陈、鲁三国,而汝南和沛国则是作为他和袁术的缓冲地界,双方各自划定疆域分治。
这些郡国昔日都是大汉朝历史、经济、技术最为发达的地域,在大汉朝全盛时期,曹操目前治下的地域人口加起来不下八百万,但近些年因为战争,中原地域民生凋零,很多人还做了长远的迁移……
但即使如此,曹操目前治下人口依旧在五百多万以上,这当中还不包括汝南和沛国这两个大郡国。
若是能够拿下徐州,那在整体实力上,曹操觉得自己足矣与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琦形成持平局面。
但众人却不建议曹操东征,这实在是让曹操好生郁闷。
但问题是,就局势而言,曹操知道众人说得是对的。
可他就是心有不甘。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新加入曹操麾下的谋臣开导了他。
那就是前番从袁绍麾下辞官归乡,后来被荀彧和戏忠才极力举荐入仕的颍川人——郭嘉。
郭嘉先前因同宗郭图的引荐,任职于袁绍处,但最终还是离开了。
其实袁绍待他不错,虽没有破格提拔,但绝对是优厚待遇,但这却并不符合郭嘉的志气。
他希望能够跟随一名抛弃士族身份之见,完全欣赏自己的人一同平治这个天下。
最终,经过荀彧和好友戏忠的一番苦劝,郭嘉来到了曹操的麾下。
到了曹操麾下的郭嘉,暂任骠骑将军府内幕僚。
曹操将自己麾下的幕僚职位,命名为军师祭酒。
这一日,郭嘉随同曹操一同在濮阳郊外视察。
这里是曹操进行军屯的一个试点,种植着大批的麸麦。
南方用水稻,北方种麦麸,此乃自然常理。
曹操一边和郭嘉一同在田亩间视察,一边感慨道:“听闻刘伯瑜在南方种植一种名为镇西稻的稻种,可一季一熟,整个南方遍植此稻种而产量大增,可叹曹某如此用心用力地养田农耕,到头来每年的粮收却是连刘伯瑜的一半都抵不上……长此以往,这差距怕是会越拉越大的。”
郭嘉背负着双手,听了曹操的抱怨只是微微一笑,道:“想要镇西稻的稻种,并不难,但兖州却不适合用水稻,只能用麦麸,而豫州地界能用镇西稻种的南境县城,大部分都在袁术手中,主公若想用这稻种缓解粮秣的危机,非得再辟新境不可。”
曹操叹息道:“知我者,奉孝也。”
郭嘉转头望向东方,似有些出神地道:“主公心中惦念的,怕是徐州吧?”
曹操叹息道:“徐州人丁两百余万,广陵和下邳郡等地与扬州接壤,或许适合种那镇西稻,若是能得徐州,曹某在这天下,便可位列诸雄前端……只可惜……”
曹操长叹口气,道:“只可惜,眼下光是治理兖,豫两州,就耗费了曹某全部的心力,实在没有闲余的兵力来做这件事了。”
郭嘉拱手言道:“其实主公不需如此着急,主公虽不能一时抽手去取徐州,但却不妨碍主公日后整顿了兖,豫两地后再取徐州,公孙瓒麾下的骑兵虽然强悍,但想要拿下徐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今他与陶应交手,若能两败俱伤,耗损徐州的兵力,这对主公而言,倒也是件好事。”
曹操皱眉道:“其实奉孝所言的,曹某倒也是想过,只是那陶应小子乃是庸碌之辈,万一他真的败给了公孙瓒,实非曹某所愿。”
===第七百一十六章
第一个动手的人===
听了曹操的忧虑,郭嘉笑呵呵地摇了摇头。
他对曹操拱手言道:“主公大可不必为此事担心,依照郭某看来,公孙瓒虽有强兵,但后继乏力,他在临淄城的基业不稳,更何况后方有袁大将军虎视眈眈,若是短期内不能拿下陶应,势必不能久留于徐州,只能转兵回去固守本部。”
曹操点头道:“此言倒是有理。”
“其实,郭某还有一策可以帮助主公除去心中忧患。”
曹操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道:“奉孝有何妙策?”
郭嘉笑的很是风轻云淡:“妙策倒是说不上……如今陶应既然肯来向明公求和,那明公不妨向他索要粮草,军械,财货以补军需……求和么,总要拿出些诚意的,依照郭某来看,陶应为了安抚明公,一定是会应诺的。”
曹操捋着须子点头:“然后呢?”
“明公拿了陶应的好处,可派人去往开阳说臧霸,孙观,尹礼等人,让他们出兵袭扰公孙瓒之侧,这些人在徐州与陶氏相辅相成,互为牵制,一旦公孙瓒攻破了陶应,那他们在徐州的好日子怕是也到头了,事关他们的生死存亡,他们出兵相助也是理所当然,只是缺少了一个契机,而且有这种交好明公的机会,他们不会不应。”
“最后,明公可派人去往河北,请大将军出兵袭取青州……自打刘虞离开了幽州之后,袁大将军一直致力于稳定幽州局势,如今数月时间已过,时势已成,袁绍如今已经占据了河北的三州,一旦再拿下青州,便是全据河北之地的天下霸主,此乃袁绍战略之初衷,他若是出兵青州,则公孙瓒必退……但两方交战日久,陶应的势力也将大为折损,明公休养生息,利用公孙瓒、臧霸等人的势力来回对徐州进行削弱,待兖,豫两州得定之后,再行平定徐州,定然可获全胜。”
曹操望着眼前的麦田,脑海中在飞速的琢磨着郭嘉此言的可行性。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郭嘉的谏言还存在着一些想当然,但不得不说,总体的战争方略还是没有问题的。
以自己目下的角度而言,出征徐州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利用各方势力来削弱徐州,迁延徐州的沦陷时间,这对于曹操来说应该还不是什么难事。
袁绍那边自不必说,对他曹操也算是有求必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