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553


……
酸枣,张邈的大营内。
“孟卓,孟卓?”
张邈的帅帐被掀开了,代奋武将军曹操快速的走进了帐内。
他的呼吸颇不均匀,显的略有些喘息,似乎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张邈捧着一卷简牍,正百无聊赖的翻看着,闻听声响后,随抬起头看向来人。
他与曹操可算是多年的挚友了。
如今的曹操虽然是依附于他,但张邈却从未将曹操当成过附庸,反倒是以同僚之谊亲近。
而且张邈知道,以曹操的能力和家族能量,再加上他和袁绍的关系,依附自己也不过是暂时的事。
整个陈留军的大营,也只有曹操一人能够特许不经传报,便直可直接进出帅帐。
“孟德何事这般急躁?”张邈皱起眉头,假装不悦地道:“莫不是手痒难耐,又想来与某对弈一盘?”
曹操走到张邈的桌案前,向着他拱手行了一礼,苦笑道:“孟卓倒是好兴致,不过今日怕是对弈不成了,曹某是来向孟卓请辞的。”
“请辞?”
张邈放下手中的简牍,皱眉道:“好端端的,汝请辞去往何处?难道是嫌我陈留地小,养不起你曹公的兵将?”
“你我兄弟,这说的哪里话!”
曹操有些哭笑不得:“兄长且看看这俩封书信,便知端倪。”
说罢,他便将两卷简牍放在了张邈面前的桌案上。
张邈疑惑的看了看,然后将那两卷简牍拿起来,分别展开。
一封很熟悉,是袁绍写的。
而另一封,落款则是襄阳蔡州人蔡瑁。
张邈好像也曾听孟德说起过,这蔡瑁好像是当年跟他一起去堵梁尚书家门的那个莽撞小子。
张邈认真地将两封书信都看完,越看脸色就越沉。
“这可真是赶巧了,这襄阳都尉蔡瑁,仗着与你的私交,让你替那刘琦引荐本初,而本初如今拥戴刘虞称帝不成,又让你去替他接洽那刘氏联盟,呵呵……无论是于公于私,看来你还真就是得走着一遭不可了?真是甚为劳苦啊。”
曹操捋着短髯笑道:“劳苦倒也是无妨,毕竟都是为了大义,再说眼下本初有难处,曹某又非一方之长,空挂着一个奋武将军的名号,倒不如替他跑跑腿,帮本初做些事情。”
张邈的笑容消失了,他认真的看了曹操一会,叹道:“这么多年了,孟德竟还是这般的义气……唉,本初拥立刘虞为帝这一步,着实是步昏棋,一招不慎,竟然让袁公路抢了先机……他初来信说此事时,你便曾回书劝他不要拥刘虞为帝,要坐观时势,可他偏偏不听。”
曹操摆摆手,无所谓地道:“嗨!过去的事了,提那作甚!刘虞之事,也非本初之过……弟初思,纵立刘虞不成,谅也不会有多大祸患,便没有力劝本初。不想公路居然会议立陈王为储,着实是让人惊诧……看来我等当初皆是小瞧了他。”
张邈看着曹操这般洒脱,不由点了点头。
别看曹操的年纪比张邈小些,但论及胸怀之大气宽广,张邈自认为比不上他。
张邈有感觉,他觉得曹孟德是一心为公,比他们这些郡守都强出太多了。
“也罢,既是事关本初名望,那孟德便走这一次,也算是给老朋友帮帮忙,某在后方,替你供应着粮草,你领着本部兵马去见荆州人便是了……对了,那些荆州人现在何处?”
“据说是在霍阳山附近驻扎。”
张邈闻言,表情微有一滞。
“离阳人县颇近。”
“是,孙坚在此驻扎。”
张邈捋了捋须子,劝道:“若是只见刘琦倒好,若是不巧与孙坚相会和,孟德需多加些小心。”
曹操拱手道:“孟卓放心,曹某必小心谨慎。”
……
而鲁阳方面,袁术也得到了刘琦派人送给他的书信。
“事到如今,袁本初竟还不死心,犹想与某争锋也?若非刘琦置书于某,袁某还不知本初竟然打着这样的小心思。”
袁术在看了刘琦送来的书信之后,立刻召麾下诸掾属商议大事。
奏事掾史杨弘向袁术请教道:“后将军,那刘琦信上如何说?”
袁术冷笑道:“袁本初拥立刘虞失败,又被宗亲指责有悖逆之举,颇失人望,他见我得势,竟不心甘,想派那曹阿瞒与刘琦见面详谈……然刘郎主动写书信与我告知此事,倒也颇为厚道。”
“曹操?”阎象若有所悟地道:“此人身为代奋武将军,执监督联军大事,竟要放下诸多繁务,亲自去见刘琦,看来袁绍对此事颇为重视。”
袁术不屑地道:“那宦官郎年轻时便是我袁庶子的跟班,本初每次出事,都是他争先出头替本初打前哨,如今本初用他,却不奇怪……可惜,哼!他们万万想不到,荆州刘氏,早已与袁某结下情谊了。”
阎象见袁术颇为自得,立刻劝道:“后将军不可大意,那宗亲联盟本以护君为本,乃属中立,前番因借路故而与将军交好,此番也难保不会偏向袁绍,还需谨慎防备。”
袁术笑道:“阎主簿不是一直希望袁某与袁绍相善么?”
阎象心中暗道,若你袁氏兄弟齐心,什么宗亲、董卓、刺史郡守……哪个能是你们的对手?
可我一番好意,你们偏偏不听,我又能如何?
他摇了摇头,叹息道:“将军如今议陈王为储,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恐难以调和,又如何相善?当下还是以拉拢宗亲为主,勿要让荆州人被袁绍拽了去。”
袁术眯了眼睛,认真地思索了一会,方道:“公此言甚善,那刘郎恐有因时制宜之嫌,再加上那曹阿瞒乃善谋多诈之辈,若真让姓曹的把宗亲拉拢了去,却也不妙……君可有妙策使之?”
阎象道:“眼下孙文台就在阳人县,离宗亲联军不过数十里地,袁公可置书一封,请刘琦移兵至阳人县屯扎,并暗中着孙文台仔细关照,勿要让刘琦和曹操来往过甚,如此可破袁绍之谋也。”
袁术满意地点点头,道:“主簿此言甚善!有孙文台在彼,谅那曹阿瞒如何巧舌,也断然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第九十六章
孙坚的难处(第三更求订阅)===
蒯越和蔡勋用了数日时间,认真的思索了荆州一系日后应向董卓讨要的官爵职位,并列出了名单。
蔡勋如何想的姑且不论,但蒯越这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做到了将一碗水端平。
如今山阳刘氏的宗族英才,也基本都被刘表带入了荆州,因此蒯越在奏请的名单上,也填写了一部分山阳刘氏的人进去,尽他之所能做到了让刘、蔡、蒯三家均分南郡要务。
均分……这是刘琦看到蒯越和蔡勋送来的简牍之后,脑海中对这份奏疏所产生的第一印象。
刘琦心中对蒯越有些歉意,单凭这份名单,就能看出他现在对自己颇为忠心,至少将他刘琦和自己的家族摆在了同一位置上,可算是不偏不倚。
但很可惜,对蒯越的这份感情,刘琦不能予以回应。
“表山阳高平人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表山阳高平人刘琦为长沙郡守,表山阳高平人刘磐为长沙都尉,表山阳高平人刘诞为章陵县令……”
“表襄阳蔡州人蔡瑁为南郡郡守,蔡州人蔡勋为南郡郡丞,蔡州人蔡中为襄阳校尉,蔡州人蔡释为……”
“表南郡襄阳中庐人蒯良为南郡都尉,中庐人蒯越为南郡长史,中庐人蒯矗为襄阳令,中庐人蒯鄧为……”
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之后,刘琦方将那简牍合上,对蒯越和蔡勋道:“二位拟定名册辛苦,单看这简牍的上名字,刘琦就知道二位这一次可算是用尽可心思,处处维护我南郡各家之情谊,着实不易啊。”
蔡勋和蒯越听刘琦这说,心中颇为感激。
几天来的筹谋和辛苦,不算白费。
二人同时拱手行礼道:“公子谬赞,我等实不敢当。”
蒯越笑道:“不知公子觉得这份名单如何?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刘琦将那卷简牍递给了蒯越,道:“先生和蔡司马拟定的名册,在刘琦看来并无问题,回头雒阳那边若有使者前来,便由先生代我亲自将这卷简牍交给董卓的使者便是了。”
蒯越没曾想到刘琦居然会这般好说话,自己和蔡勋拟定的名册,他居然改都不改?
一笔都不改啊!?
蔡勋大喜过望,急忙道:“末将谢公子信任!”
刘琦笑道:“二位乃是琦之左膀右臂,琦若不信二位,我还能信的了谁呢?”
刘琦这么说,倒是将蒯越和蔡勋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不过蒯越心中还是有点起疑。
但起疑归起疑,蒯越还是没想出这当中的破绽在哪……
刘琦不但一笔不改,还让自己保存这份名册,待翌日与董卓的使者谈判时,由蒯越亲自交给对方的使者,可谓是既安蔡蒯之心,又展示了刘琦的磊落胸襟。
既是想不出破绽,那蒯越心中剩下的,便是感激之情了。
刘琦转过话头:“二位,稍后还请各自返回行营,让三军收拾行囊,明日一早,我等便拔寨起行,直走阳人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