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17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5/4779


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
这些事情,自然是交给专业的园林工程师来完成。
现在正好是冬季,是移植母竹的最好时机。
除了在申城郊区建林以外,王林还将前往姑苏建一个更大型的竹林基地。
为此,王林决定,从月底,也就是11月30日开始,前往姑苏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以选定竹林基地。
29号晚上,王林把自己要出差的事情,告诉了李文秀。
“去姑苏?”李文秀对此很不解,“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建竹林?申城不是建了一个吗?”
“远远不够。”王林道,“申城的山林有限!还是姑苏的土地大,又便宜!申城的竹林基地只能满足一部分生产需求。姑苏那边很适合种植毛竹。国内有很多的竹乡,像安吉、宜丰、桃江等地都是有名的竹乡。可惜离我们太远,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到这些竹乡去发展种植基地。”
“我也不懂这些,你看着办吧!”说到专业的东西,李文秀就帮不上忙也搭不上话了,“要去多久啊?”
“一个星期以上!”王林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因为他要陪伴沈雪过生日!
===第560章
太狂妄了===
30号上午,王林派出两辆中巴车,前往姑苏接沈家亲戚来申城,他们上午抵达姑苏,在那边吃过中午,下午接人返回。
王林抽空来到红光食品厂的原厂址。
这里正在进行推倒操作。
厂房和办公楼里面,早就全部搬空拆解干净,推倒清理起来也就简单。
承办大厦建造的是中建公司。
我国著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城速度”,就是由中建公司刷新的。
早在1981年10月8日,我国一冶承建的深城国商大厦破土动工,1982年4月就完工,只用了六个月时间。国际商业大厦提前94天竣工,创造平均不到5天一层楼的“深城速度”,每提前一天就能领一万块钱的奖金,他们如数领到94万港元的奖金,轰动全国。
之后,在1982年,中建三局在承建深城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深城速度”。深城国贸大厦建成后,是当时深城的最高楼,成为深城市的地标建筑,周边也因国贸而被称为国贸商圈。
中建在施工时加入了加速凝固的凝固剂,因此混凝土在浇筑后可以更快凝固,以加盖上面一层。
此外,建设中还使用了多层的楼板模板,不必等时间。
深城速度曾经也是华夏速度的骄傲,后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城市,开始以与深城相当甚至更快的速度发展。
中建能不能再在申城创造一个“申城速度”?
对此,王林并不期待。
他要打造的是百年大厦,比起速度来,他更注重大厦的质量。
因此王林和中建公司谈合作时,一再强调的也是质量第一,请他们不要比拼速度。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大型建筑公司都在拼速度,就是受到“深城速度”的激励。在承接工程时,各大建筑公司,都会标榜自己的速度,以获得更多的业务和奖金。
在王林看来,每个地方的自然地件、土地质量、天气气候等原因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
中建公司的代表向王林保证,中建速度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一个快字!中建速度演绎出的是中建质量。中建速度和质量,不是建立在高指标、大量投资、人海战术等方式的基础上的,而是积极运用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结果。
王林视察完工地,取下安全帽,递给身边人,然后上车离开。
他又驱车来到城西工业园区,和几个厂长谈了谈最近几天的生产安排情况。
爱秀集团如今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各地。
在亚洲,有东洋正木集团旗下景云公司的几十亿片大订单。
欧洲和维克多的订单。
美洲有默多克的订单。
这些订单,王林都是在广交会上接的。
在九十年代以前,能参加广交会的,不论是国企,还是外商,都是拥有极高资质的企业,国内只有国企才能参展,私企连资格都没有,就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打造我国出口贸易的金字招牌。
让王林十分放心的是,这几个下了大订单的公司,都很讲究商业诚信。
从十月份接到订单以来,爱秀集团已经和他们完成了第一个自然月的订单交易。
双方的交货、付款,都是及时而且足额的,一切都按照合同行事,没有人违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5/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