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79


谈妥之后,王林付了半年租金,签订了租房合同。
有了场地,接下来就是招人、买机器。
王林对机器熟悉,但他想带着李文秀一起,让她熟悉各个机械的购买、维修地址,以后她就可以独挡一面了。
对待机器,王林是宁可花钱买贵的,也绝不贪便宜买质量差的。因为后期修车的时间和费用,烦都能烦死人!
绷缝机、平车,四线机,这是最基本的三种车型,也是最重要的服装生产机器。
有了这三种车,简陋一点的作坊就可以开起来了。
打版、制样,全靠手工,反正样式也不多,李文秀一个人就能搞定。
面料和布料,这些王林和李文秀都懂,而申城的轻纺工业又十分发达,大多数面料都能在本市找到,甚至不用去其它厂,在申纺厂就能进到货。
至于整烫设备和埋夹机等其它设备,可以视以后需求再行添加。
机器买回来,就缺工人了。
王林的意思,还是先在城里招工,如果能招到熟练工人那自然最好,实在招不到合适的,再去乡下找人来也不迟。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几百万知青返城,很多人都没有分配到工作,造成了大量的待业青年,其中一部分人成了个体户,更多的人无业。
因此,在城市里招工,也没有想象中难,王林他们的招工启事刚贴出去,咨询电话就打过来了。
王林和李文秀约谈面试了一批求职者,从中挑选了几个有过缝纫经验的年轻女子。
城里的女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她们在城里有家,可以回家休息。
她们的要求就是工资要高一些。
最终,王林以70元每个月的工资,请到了六个女工,她们都有家,可以回家睡觉,不用占用作坊的二楼,另外,她们可以回家吃饭,但需要每天补贴她们五毛钱的食堂补助。
这样算起来,每个女工,等于每个月要花85块钱。
李文秀觉得工钱太贵,有些心痛。
王林说,城里的女工至少上过初中,甚至上过高中,她们有知识有见地,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省了睡觉的场地,二楼可以省出来当仓库用,也省了做饭菜的麻烦,何乐而不为?
李文秀被王林说服了。
她和六个女工,还有李文娟和孙小蝶一起,在作坊里正式开工,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也是在打版和制样,只睡六个小时,其它时间都在工作。
李文秀制版,然后教给其它人怎么使用机器,怎么缝纫。
凡事都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城里女人心灵手巧,也有吃苦耐劳的,她们学习技术的确很快,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和磨合,她们可以快速的制作裤子了。
生产服装,最重要的是打版!
版形的好坏,决定了一个款式的美观和舒适。
很多外观和面料看起来差不多的衣服裤子,穿到身上才发现,完全是两个模样!
这就是因为版形不同。
服装打版,就是把服装创意设计图做出样板,服装打版也叫服装纸样,也称服装样板或服装模板,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服装结构设计。
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服装的灵魂和关键!
大品牌的衣服为什么好看?
就是因为版形好,穿出来挺括、得体、优雅、美观。
王林只需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就能让服装作坊生产出与众不同的服装来。
服装作坊生产的第一批裤子,终于可以售卖了!
这天又是一个礼拜天,王林昨天从外地跑国库券回来,正好在家休息,一大早就和李文秀一起,先到服装作坊,拿了生产出来的百十条裤子,然后拿到华亭服装市场售卖。
李文娟和孙小蝶,已经将摊位支开并清洁,裤子一来,马上就摆上去。
摊位也是讲究美学的。
同样是摆摊,同样是卖服装,有些摊位摆出来整整齐齐,还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有的摊位却杂乱得像个狗窝。
王林这个摊位,主要是卖裤子,而且卖的款式又不多,他便别出心裁,买了一张钢丝网格,装在摊位后面的衣架上,再把裤子,一条条的凹好造型,用夹子固定钢丝网格上面。
裤子可以摆出奔跑的模样,也可以摆出一个“W”的字型,不一而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