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2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3/4779


据统计,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
这也意味着,家纺行业在我们国内大有可为!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而且目前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变化,这是一个每年万亿级别的消费行业!
王林之所以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一是因为他现在刚刚起步没多久,步子要一步一步的迈,二则现在还不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最佳时机。
等到92年的南方讲话以后,国内房地产才真正的苏醒和兴起,人民群众对家纺的需求自然会增加,那才是入市的最佳时机。
当然了,现在要做也是可以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广交会的桥梁,向国外发展。
我国的家纺企业众多,但并没有一家知名的国际大品牌。
在我国,大多数的工厂,生产也做、设计也做、销售也做,但都做不好,因为他们没有专业人才,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市场上也找不到更好的专业人才或者专业公司帮他们设计,一切只能自己来。
在纺织行业,设计等于是产品的灵魂。
没有好的设计,产品就没有灵魂,只能用来体现产品的实用价值,卖不出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打造不出国际品牌。
国内纺织厂的设计思路,一般都很僵化。
因为没有人提供市场方面的有效信息,工厂只是凭感觉做。国产货的产品质量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最关键的颜色很多企业都把握不准。
有很多染色厂染颜色有问题,工艺也有问题。染的颜色不正,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部分工厂用的颜料是偏红的。而东洋的纺织产品,颜料都是偏蓝,出来的颜色比较纯和亮,什么颜色都很清爽,偏红的颜色就显得像旧的一样。
在销售上,工厂因缺少资本、市场整合能力、各种人才,所以还没有哪家工厂能影响市场。
做出口的企业,产品要么是客户提供样品要么交易会上采样,做的样品不知道提供给怎样的客户。
因为国内的工厂都比较闭塞,信息有限,他们不知道要生产怎样的产品。
实际上,只要去国外百货公司和大卖场看一下就知道,在百货公司陈列的样品,一般来说,一款产品如果位置好、但面积小、而且有说明书,那么这就是在推广的产品。如果一款产品位置好、出样场地大,那它一定是销量大的产品。
真正厉害的厂家,只要看到百货公司的热销产品,再回来仿造生产就行了,最起码可以摸准国外用户的心理。
王林本身就懂得设计,他也经历过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所以他的产品设计才能符合外国人的审美,才能在广交会上一次又一次的大获成功。
国内的家纺产业,要想再进一步发展,就要有整合市场能力的大公司出现!
或者,有相应的行业协会给以有效的引导。
就目前看,引导工厂生产适销的产品提高销量是比较可行的,只要向工厂提供市场的有效信息就可以了。
工厂只管生产,把收集市场信息、设计、销售,都分给其它人去做。
对企业来说,自己一定要做设计,也不是不可以。信息搜集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把握。
国外比较成熟的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如东洋、欧美等国家,他们的专业分工比较细,设计是设计,生产是生产,销售是销售。
设计出彩的产品,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能抓住客户的购买心理。
一款设计精良的产品,一般客人只要买了你的窗帘,那么,他家里的床上用品、地毯、台布,他基本上就不会再去其他店购货,因为去其他店颜色不好配。
东洋人对颜色很敏感,有一点差异都能分辨出,销售商根据季节及图案就能有效的吸引消费者购买。东洋人家里,一般都有两款不同颜色、花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替换。
我国市场及中东市场消费层次低,不是消费不起而是不知道怎么样消费。消费者对颜色和花样没有概念,就算有概念,市场上的产品有限,也由不得他来选择。
如果国内的家纺市场,也像东洋一样,每家都有成系列的两至三套替换,那国内的市场总量将要翻一翻,因为产品成系列销售,其销量是非常巨大的。
国内的家纺企业众多,但淘汰率很高,没有诞生和国际接轨的大品牌。
传统营销模式的传播面有限、代价高昂,是导致家纺品牌传播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林如果要进军这个行业的话,他肯定是要自主设计的。
因为王林有这方面的信心,他本人也懂得设计。
相反,就算他肯出钱,国内也找不到高端的设计公司。
纺织品的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事件。
光是一个产品面料的了解和熟悉,就需要大量时间去了解,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纺织品的织物组织,有平纹、斜纹、提花、缎纹、无纺布等,还有织物的种类、织物的密度、织物缩水度、织物的识别,都要精通才行。
王林有着前世几十年的工作经验,重生以后,也是在纺织行业工作,做的生意也是纺织品。
他一听李文秀提到,要进军家纺产业,就不由得微微一笑:“文秀,家纺产业前景很好,市场大,我们可以合伙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3/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