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2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6/4779


“纺织业在申城,从洋务运动一路高歌猛进,在那些不同的年代里,一直都是城市的支柱产业。但到了现在,纺织业的光环开始慢慢被摘下了。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现在的申城纺织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严重瓶颈期。曾经辉煌先进的机器、技术,已经变得陈旧、落后。资本投入无法收回,甚至产生了无法克服的恶性循环:企业亏损,
然后追加投资,可是再度出现亏损!”
“数目巨大的纺织工人、更多的退休工人的工资福利,全由工厂自行承担,工厂不堪重负。现在的情况是:纺织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工人们满足于计划经济下安逸的生活,变得有些不思进取。铁饭碗一词足以证明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再加上资金的漏洞、人才的匮乏,这些改革滞后的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根本无法继续经营。”
王林端起杯子,慢慢喝了一口茶水,缓缓说道:“我认识棉纺九厂的一个厂长,这是一个女同志,她经过10年下乡后,于1979年回城,然后进入棉纺九厂工作,在它无比辉煌的时候,从一名工人到组长,一步步做到厂长。我和她谈了许久的话,她跟我过的几件事、几句话,我记忆犹深。”
“她跟我说,开厂难,关厂更难,因为要对几千个工人负责。她跟我说,工厂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在找死!”
周伯强等人露出一脸无奈的苦笑。
其它人可能不知道这两句话的辛酸程度,但周伯强本人是深有体会的。
王林道:“她还跟我说了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工人,她的厂子关了,仍然每天去工厂报到。她说,我生是工厂的人,死也是工厂的鬼。工厂关停,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厂门口。”
周伯强等人没有笑,反而一脸的凄然。
因为他们都是工厂的人,工厂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分工作,更是一家大家庭。那个女工的想法,他们都能理解。
离开工厂以后,这些没有太高学历、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的纺织女工,很难找到新的出路。
申纺集团改革,是时代所需,也是势在必行。
纺织业一度的辉煌让它占用了申城市区内大部分的地皮,纺织厂占地面积大,但单位地皮带来的价值又很小。纺织业生产带来的河流污染也十分严重。为保护环境,市里规定,内环线范围内不再建厂,并下令整改被严重污染的姑苏河。曾经密集于姑苏河畔的纺织厂必须退出,陆家嘴、肇嘉浜路等等后世繁华的商圈,过去都是纺织工厂和仓库。
此外,国内的纺织业开始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在这种竞争中显然不具有优势。纺织业在最初一阵追加投资失败之后,纷纷开始减员、停产,然后就是卖地,最后关厂倒闭。
城市的改革需要穿上新衣,要有符合国际都市的美好环境。高楼大厦、繁华商圈都需要土地。大多数的纺织业工厂,只能关、停、并、转。
而纺织厂的工人,她们大都是老三届、初中、高中生,顶替回沪的,农场过来的,下岗对于她们来说,就是没有饭吃。
所以,纺织行业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周伯强询问王林有没有这么多的钱收购申纺集团。
王林不急于回答,而是先讲了一通申纺行业的现状。
大家都明白了这么一个事实:申纺集团遇到了困难,必须做出重大改革!
王林讲完了这一切,这才说道:“我有多少钱?或者说爱秀集团有多少钱?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收购申纺集团?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的收购申纺集团,当然也不是注资进去,投资再多,申纺集团也是个无底坑。”
周伯强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王林道:“申纺集团还是属于国资,我们并不用金钱去收购!而是采取一加一等于二的模式,对申纺集团进行代管。”
会议室里起了一阵骚动,大家议论纷纷。
很显然,大家对王林提出来的这个想法,或者说模式,很不理解。
王林道:“正常的收购行为,就是0.5加上0.5,等于1。也就是说,一家公司收购了另一家公司,组合成一家新的公司。”
大家点点头,表示理解。
一家公司收购了另一家公司,可不就是变成了一家新的公司吗,两者合二为一了。
王林道:“我提出来的模式,和正常的收购不同。可以理解为是企业托管,或者说是企业代管。”
在九十年代初期,企业托管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周伯强等人当然并不能理解。
王林耐心的解释给他们听。
企业托管,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将企业的整体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其他法人或个人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所有者、受托方、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和制约关系。
所谓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委托管理的意思。具体是指企业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方式。
换言之,就是通过契约形式,受托方有条件地接受管理和经营委托方的资产,以有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托管,可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具体到爱秀集团和申纺集团这个案子中来,如果爱秀集团托管了申纺集团,那么,申纺集团的资产所有权,仍然是归申城市国资所有,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但爱秀集团却拥有对申纺集团的经营权!
现在的申纺集团,还不宜大范围推进企业破产、收购、兼并。
而且,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王林不可能当冤大头,把那么多亏损的企业全部收购进来,那不是把国企的包袱,全部背到自己身上了吗?
王林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他赚再多的钱也填不完这个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6/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