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30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8/4779


“做生意还能亏本?大不了就是不赚钱呗!”
“不赚钱就是在亏本。房租、水电、人工、材料,都是钱,真的没有生意,对人的意志更是一种煎熬,能撑三个月就是厉害了,能撑半年以上的人很少,人最绝望的事,就是看不到希望。”
“姐夫,还好我们做生意做起来了。我们在华亭路卖服装时,生意也好得很。我姐现在的摊位也很赚钱呢!她说一年能赚十几二十万!都够养活她和文文的了。”
“我不能养活他们?还得靠那小摊?”
“嘻!姐夫,我姐说的,说如果她和你离婚了,她就带着孩子单过。”
“是吗?”王林摸了一把脸,“她想着和我离婚?”
“你们不是经常吵架吗?她一吵架就说这种话。”
王林沉默不语。
这里的早餐出乎意料的好吃。
王林一边吃一边说道:“这家店肯定能做起来,说不定以后能做成大饭店。这店主精明。”
“哪里看出来他精明了?”
“料很足,又准备了大量的免费的配菜给顾客吃。你看这里的人气就知道他生意有多好。而且这两夫妻舍得拼命,一般这种小店,开饭店的不做早餐,做早餐的不做饭店,因为太累人,半夜就要起来准备食材,又要忙到半夜才能睡觉。”
“那倒是。”李文娟道,“做饭菜很累人的,我就做不来。我每天只炒几个菜,手就酸得不行。那大铁锅,我都端不动。”
王林笑道:“你是人享福的命。”
“因为我有姐夫啊!”李文娟幸福的一笑。
吃过早餐,王林回到红旗饭店。
他和刘希贤说好了,不用他们过来接,自己坐车过去。
王林也没有带随从,忠叔都是后面来的。
他和李文娟坐上车,吩咐忠叔前往安纺厂。
安纺厂在和平路一带。
沿着和平路一直往东至尽头,有一处老庐州人都熟悉的地方——安纺总厂。
说到老庐州的东门,说到安纺、纺织厂、印染厂、合钢,都是七八十年代庐州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1956年,徽省第一纺织厂开始试生产。半年后,这座徽省当时最大的纺织企业正式全面投产,从此庐州开始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庐州有小上海之称,而安纺则是申城人最集中的地方,吃螺蛳、吃毛蟹、吃甲鱼、花衣裳……当年的安纺人更是几乎成了本地时尚的引领者。
对于这座城市而言,“安纺”一直都是东门乃至全庐州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地方,更是无数安纺人奉献一生的热土。
今天是个好天气,艳阳高照。
夏天的上午,吹着燥热的风。
路边的树上,蝉鸣声声。
和申纺厂一样,这里不仅是一家工厂,也是一个大型生活社区。
大多数房子都是两层楼高的红砖房,锈迹斑驳的老厂房,在阳光下沉寂,无声诉说着老安纺的岁月时光。纺织业的没落,再加上城改项目的推进,这样的红砖楼不知何时就会被拆掉。
王林的车子到达工厂门外。
大门的保卫可能提前接到了通知,知道今天有贵客来,穿戴整齐站在门口迎接,当王林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来时,保卫们恭谨的敬礼。
正是上班高峰期,陆陆续续的纺织工人走进厂门。
一路上,女工们洒下欢乐的笑声。
王林说道:“忠叔,慢点开。”
“明白,王总。”忠叔将车速放缓。
车子开到行政楼前停了下来。
王林和李文娟各自下车。
进了厂区,仿佛一下子与厂外的喧嚣闹市隔绝了。红砖黑瓦、绿树成荫、任意蔓延的爬山虎、斑驳的车间大门、残破的天窗。
安纺也分好几个区,有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8/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