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30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2/4779


刘希贤道“王总,你是行业领头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是怎么盘活申纺厂的?你给我们讲讲经验吧!”
田金生道:“对,王总,我们还想前往申城取经呢!你难得来一趟,一定要多住一些日子,给我们指点迷津。”
王林脸色沉静的说道:“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升级。生产出符合时代的新产品。”
田金生道:“我们也曾经投入资金进行过技改,但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王林道:“产业的升级,不是买几台新的机器回来就行的。新机器生产出来的,还是老的产品,那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田金生哎唷一声:“王总,我们应该早些请你来指导的!就是这个理!最重要的还是产品问题!”
王林道:“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助推优势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这是纺织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发展道路。”
他侃侃而谈,主要是谈到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
建国之初,为解决人们的穿衣、就业问题,纺织工业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
从1983年以前凭布票供给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1987年,我国纺织工业进行战略调整,即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为保证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着重抓出口创汇。
王林提到,纺织行业不只是制造,创新是行业进步的关键。
我国纺织生产力大发展,纺织纤维生产从天然纤维为主到化纤逐步超出,说明我国纺织生产水平有重大提高。
1978年,我国棉花产量为204万吨,化纤产量为28.5万吨。
而这个比例,一直都在被化纤反超。
化纤的生产,肯定是以后纺织行业的主要业务。
当今世界的纺织行业,一大批以新产品、新纤维、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的新型企业迅速崛起。
整个纺织行业,原料结构进一步调整,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有效地缓解纺织原料紧张状况。
全球的消费主流,正向着“快消费”迈进。
而便宜的化纤,更能适应快消费节奏,化纤衣服更加便宜,款式、颜色更加鲜艳,符合现代人对时尚衣饰的追求。
人们不再把一件衣服穿烂了,再去买新衣服,而是看到好看的衣服就会购买。
王林又提出来,进行产业升级的好处是可以多拿国外订单。
随着国内的纺织服装市场逐渐饱和,纺织服装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国内的纺织企业想要发展,就只能向国外找订单。
198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不足100亿美元,1987年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1990年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我国的纺织企业,主要依靠出口来销售产品。
既然要做出口,你就不能固步自封,你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看国外流行什么布料,喜欢什么衣服,你们就生产什么。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
王林在安纺厂考察了一天时间,和田金生、刘希贤等人讨论了一天,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分享。
他希望安纺厂能保住,也希望安纺厂能发展壮大。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并不是王林教给他们经验,他们就能把企业做好。
每个人管理企业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做,千差万别。
当天中午,王林在安纺厂用餐,下午继续参观。
直到下午五点钟,王林才结束了一天的参观。
田金生等人都说受益菲浅,邀请王林明天再来厂里座谈。
王林点头答应。
他临别时,田金生安排了一个仪式,由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工,代表安纺厂向王林献了一束美丽的鲜花。
“亲爱的王总,欢迎您来到我们安纺厂,我代表我厂职工向您献花。”女工穿着漂亮的碎花裙子,梳着两条可爱俏丽的小辫子,明丽的瓜子脸蛋,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清纯迷人。
王林笑着接过鲜花:“谢谢。”
李文娟却颇有微词,低声呢喃道:“亲爱的王总?不是应该用敬爱的王总吗?亲爱的这个词,是男女恋人之间才用的好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2/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