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3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2/4779


不然的话,员工在里面工作几年、十几年,好不容易熬到了要晋升的时候,老板却从外面派了个高管过来,堵死了所有升职的路,这让员工们怎么想?
海外事业部的管理,也沿用了王林这一套方式。
在爱秀集团的整个人才结构中,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管理型人才。包括营销类岗位和职能部门,如:战略、财务、人力等的管理岗位。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是管理培训生,然后就开始从1级开始慢慢爬楼梯,往上有八个级别可以升级,能当到经理级别的,必定是佼佼者。
二是行政人才,包括办公室秘书、助理等岗位,这个系列的人才没有更多的晋升级别,只分四个等级,再往上走,就只能调到管理或者技术岗位。
三是即技术人才,包括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等岗位。
为了让人才培养、晋升形成良性循环,王林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首先是积极发掘人才,建立人才梯队,这是内部晋升制度能持续成功的关键举措。为了确保培养人才的成功率,列入名单的人员必须业绩好,同时是高潜力人才。尤其是高潜力,这个是晋升到更高职位的关键,避免员工过早陷入“彼得原理”的怪圈。
其次,对人才梯队名单的成员,部门负责人会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及工作任务,以锻炼他们,确保他们能快速成长。人力资源部门也同步重点关注、培养这些员工。
最后,为了确保部门负责人有动力花大力气去培养接班人,王林严格的要求,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将培养好接班人作为其考核成绩之一。同时,明确如果没有培养好接班人,就不能晋升到更高的职位。双重“压迫”下,部门负责人下大血本培养人才,与员工确立《工作与发展计划》,源源不断为公司提供优秀人才。
内部培养、内部晋升,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同时,也使得“在爱秀集团,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公司依靠流程制度而不是依赖某个“英雄”来维系公司的运转。
不管哪个职工离开,马上就会有接班人接管他的职务。
这也是为什么,王林经常不在公司,但整个公司却能良好运转的原因。
王林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指点江山,具体的事务,都交给
公司就是一条生产线,每个部门都是线上的机器和设备,配合良好。
王林只要按下启动键,公司就能正常运转。
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王林还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轮岗”制度。
某个职工入职生产部,但他可能并不适合这个岗位,当其它单位有岗位空缺的时候,就释放出来给内部员工申请,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匹配度进行申请。只要用工部门愿意接收,就可以轮岗或说换岗到新部门工作。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促进人员流动,避免出现板结现象;另外一方面,有些员工因为爱好、特长、家庭、职业规划等因素,想要调整工作的,可以通过轮岗的方式,避免人员流失。
李佳欣向王林汇报工作,王林也要向她传授管理技巧。
她是王林的人。
王林对她既信任,也重用。
其它的人,比如说安纺厂,想学到王林的管理理念,还要请他吃饭喝酒,请他过去考察,而他的教学,还会有所保留。
而对李佳欣,王林和她是坦诚相见,有一教一。
李佳欣窝在王林怀里,聆听他的教诲。
这样的享受,她也是独一份。
便是沈雪和周粥听他讲理论课时,也不敢往他怀里坐。
两人因为相见难,所以肆意爱怜。
海外事业部,最难的就是人事体系的架构。
事情都是靠人去做的。
只要有了合适的人才,做事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林不厌其烦,一次次的向李佳欣讲授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想让她尽快打开局面。
李佳欣可不是花瓶,她只是演技一般而已,智商并不低。就连演技,也是相对来说一般,比起香江的影帝影后来,她算是一般,但比起后世的小鲜肉、小白菜来,那又不知道胜出多少。
她学语会、学绘画,在这些方面的天赋,连王林都自叹弗如。
现在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企业管理上来,自然能学会,何况还有王林这个大师傅领进门,又有自己的企业可以实践,学起来更加快速。
两人正聊得欢快,敲门声响起来。
李佳欣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王林身上。
她身子轻盈,王林抱了大半天也不觉得累,反倒有一种甜蜜的幸福。
张静和进来报告道:“王总,李总,威尔逊先生来了。”
王林并不知道威尔逊先生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2/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