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3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4/4779


而很多私人农场主,他们承包大片田地种植棉花,一般是几百亩、上千亩,他们也不可能使用机器采棉,
只在采棉季节才雇人来工作三个月。
采棉工人的工资并不高,
每斤棉花给一毛钱的工资,多采多得。
一个熟练的采棉工人,每天可以采100公斤以上的棉花,
还有个别厉害的,
一天能采200公斤。
但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只能采50公斤左右,每天也能赚到10块钱的工资。
这个工资放在农村来说,已经算得上高收入。
采棉期一般是三个月,采完棉花以后很快就要过年,很多农民都愿意在这个时间段出来赚点钱正好过年用。
工人们采棉,双手得勤,但是最受伤的也是双手。
棉壳最顶端的部分十分的尖,一不小心就有被扎到手的可能,再加上天气十分干燥,手也会被棉花枝子划的一道一道的。
3个月采棉结束后采棉工的指甲是秃的,指甲盖里都会有少许淤血的痕迹,指头会有些红肿。
王林下地试采了一个多小时,马上就吃不消了。
棉花的植株很矮,只能弯着腰采摘,有的工人为了省力,就会跪着采,要不就是爬着前进。
王林把自己采来的棉花称了一下,只有八斤棉。
一朵棉花很轻,
只有5克左右。
王林工作了这么久,
才赚到八毛钱的工钱,这让他欲哭无泪。
其实,想想以前,他在申纺厂的机修车间工作时,一天的工资也只有三、四块钱。
他如果采一天的棉花,最起码能赚到四、五块钱,不比当工人时的工资差。
只不过,现在的王林,哪里还看得上这几块钱一天的工资?
王林一手扶着腰,一手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太累了!这是我干过最累人的活。周老总,我们必须实现机械化!”
周伯强道:“采棉工作的确累人,只有农村那些赚不到什么钱的穷苦人才出来采棉。城里人吃不了这个苦。”
王林道:“是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实现机械化采收。还有,明年开始,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搞个20万吧!”
他们今年只搞了5万亩的棉田。
这等于是在做试验,目的是为了测试新品种的产量。
周伯强道:“20万亩?好啊!我们有了这么多棉田,以后在棉花这方面,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
对于国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对棉花制品情有独钟,在国人的传统认知里,化纤制品不如那些棉毛制品,这种认知上的习惯也让我们不断扩大棉花生产和消费量,而在国内各个种植棉花的地区,南疆和长江流域名声最为响亮,这也是我国棉花产业的大本营。
我国的棉花,一直都能够卖出较好的价格,也属于国家储备战略性物资。
以往一些年,由于身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每家每户仅有几亩地那时候家家户户种植棉花全都靠手工采摘,不过这也仅限于华中地区,像是南疆地区土地广袤,每到摘棉花的时候,靠着家里的几口人根本不能全面采摘,为此他们就需要从外省雇佣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采棉工。
若是使用机械采棉机,每日采棉相当于600人的人力劳动量。
也正因为如此,米国农业工程师协会将采棉机评为20世纪农业工程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王林道:“对,以后我们就自给自足!相关的机械,国内只怕没得卖吧?”
周伯强道:“肯定没有。”
棉铃道:“这个情况,我知道一二。采棉机的专利都在别人手里。主要是在米国人手里。现在全球市面上的采棉机,主要是约翰迪尔和凯斯的产品,而这其中仅是约翰迪尔采棉机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米国人的采棉机,能霸占市场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专利布局方面下手较早,收割效率相对较高,比如约翰迪尔的某款采棉机可以在一小时内收获65亩的棉花,而且24小时都能够作业采棉,这也是全球效率最高的采棉机。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国内的采棉机市场有90%都被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垄断,一直到2018年之后,国内的采棉机市场才出现转折,后来居上。
我国的农机市场,发展得比较晚,这跟我国的整体工业进展是相关联的。
王林不由得轻轻一叹:“就不能有国产的品牌吗?”
周伯强道:“要不要找江南机械厂试试看?”
王林道:“棉总,你知不知道,像约翰迪尔的大型采棉机要多少钱?”
棉铃道:“他们的很贵,六道的采棉机要卖500多万。”
“500多万?”王林怔道,“那岂不是天价?”
王林有过经验,就以卫生占的生产线为例,购买进口的要2000万,国产的只需要700万,能便宜三分之一,而其中的主要零部件也是采用的进口货,质量也很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4/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