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3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9/4779


看到当时落后的住房条件,商业嗅觉灵敏的他,决定把手里的钱投入房地产上,于1953年月与妻子一起共同创建了一家公司,正式进入地产界。
当时他的这一举动也并不被外人看好,觉得他这是动了高层的蛋糕。然而他最终也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能行。
在房地产上,他发明了很多创举,其中有两個销售模式和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其一是他发明了楼房说明书,上面罗列着楼房的价格、起售日期、相关情况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发放给市民,让更多人可以在不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到楼房的情况,也就是如今的传单。
其二便是他首创的“卖楼花”,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商品房按揭预售。
经过他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这些革命性突破后,他的楼房还没建成,想要购买房子的市民就已经在排着队了。
他在和王林谈到这一段时间的创业史时,曾经说道:“当时各地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过来购买楼花,甚至还出现黄牛倒卖的情况,我收钱收到自己都害怕。”
王林笑道:“那个时期的香江,房地产就已经很发达了。”
霍先生道:“其实也算不上发达,只不过我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有人的地方,对房产就会有需求。就好比我到内地去投资酒店业,因为我知道生意肯定会好。花城有广交会,中外商人出入多,对高档酒店业有需求。有需求才会产生市场。”
王林虚心受教。
看一百本商业圣典,还不如听霍先生谈一场商业经。
聆听霍先生的说教,这样的机会可不常有,也不是普通人能得到的。
就像巴菲特的午餐一样,真正聪明的人,能从中学到金融之道。
霍先生的商业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
一场风波,使得他退出了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但也丝毫没有动摇到他商业帝国的根基。
在发展房地产业时,他在基础建设层面也有投资。当时经济迅速发展的香江可以说是一天都离不开沙,而他恰好也做了鲜有人投资的海沙产业。
之所以少人做,那是因为相对于金融、房产来说,海沙吃力不讨好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即使是这样说,他也在这个行业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
最后,他的海沙产业规模也做得非常之大,也因此被外人称为海沙大王。
海沙产业不是很赚钱,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在他后来的商业版图里海沙产业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海沙生意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船只、各种专业机器设备和施工队伍等资源,因此也让他承包了大量的项目,甚至还承包了国际性招标工程项目。
在这之后,他更是转战石油、百货、旅游等行业。
直到1978年,在国家提出了开放的政策后,他开始在大陆投资建设大量的工程。
其中,他捐建的白天鹅宾馆成为了他在内地建设的一个代表,其项目总投资高达4900多万美元。
注意,这里写的是捐建,这里的捐建是指20年的合作期限到期后产权就会属于花城。
王林听着他讲述自己的发展史,受益良多。
霍先生在商业上的布局,和王林的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做一个行业赚钱以后,马上布局原材料。
霍先生来拜访王林之前,对他有过一定的了解。
所以他才觉得,王林真的是一个厉害的商人,和他年轻时候颇有几分相像。
此刻看到王林本人时,霍先生更有这样的感觉。
王林听他一席话,也胜读十年书,两个人越谈越投机。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霍清瑶问道:“王先生,马上就是午餐时间,你一个人在家吗?要不请到我家用餐吧?”
王林看看时间,哟了一声:“对不起,耽误你们时间了。我今天就是一个人在家里,我请大家到山下去吃饭吧?”
霍清瑶道:“不要这么麻烦,就去我家吃,爷爷,你说呢?”
霍先生道:“王林先生,你也不用见外,就到我家去吃个便饭吧?”
王林倒也不好推辞,便同意了。
他锁了门,上了霍先生的劳斯莱斯。
霍宅位于香江薄扶林沙宣道,这栋房子的特色是全部用石头建成的,而且是亚洲少有的欧式古堡建筑,在香江的一众豪宅里面更是独树一帜。
沙宣道也是香江的顶级豪宅所在,旁边就是著名的香江大学,从这里到香江的商务中心中环也是非常近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9/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