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40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7/4779


王林猜测来的人是田晓青他们,所以想尽快下山去和他们会合。
忠叔却知道
说话间,
王林震惊道:“盗贼也有枪?”
高强说道:“王总,民间有很多藏枪的。”
王林哦了一声,想到自己所独的时代,还是九十年代初,这个年代,民间有枪真的是再正常不过。
一提到枪,我们脑中首先想到的是“民风淳朴”、“武德充沛”的米国。其实在2000年以前,我国民间也曾有过大量枪支,甚至一度威胁到社会治安。
这些枪是哪里来的?
内生外源齐聚,导致民间私枪泛滥。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间枪支泛滥的程度,虽然远不及大洋彼岸的米国严重。但是鉴于我国辽阔的国土和稠密的人口,在我国民间藏匿的枪械在绝对数量上依旧很多。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和现实需要,又有国内生产与国外走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私藏在我国的枪支中,有很多都是解放前的遗留。
我国军工产业在晚清的洋务运动中就已出现,到民国初年已经初具规模。北有辽沈厂,南有汉阳造,中有豫省厂等几个大型军工企业。
国内兵工厂在技术上,虽不足以大规模生产飞机坦克,但是打造步枪和子弹还是可以的。
如著名的“汉阳造”步枪,早在1904年就已经大规模生产。截止至抗战前,其产量已经达到每月3500支。
建国前,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均支持个人持有枪械,在国内本就存有大量枪支。
随后神州大地先后历经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战乱时期,各地均有军工厂生产枪械。
我国各地在立国之前均保有相当数量的民兵组织,民兵成员手中也有不少热兵器。综合上述原因,我国全国各地均散落不少枪支弹药。
其实是因为现实局势的需要。
这里指的现实需要,既有部分特殊人群客观的防卫需求,也包括我国在刚成立时险恶的生存环境。
在我国特殊地区生活的人们需要备有枪支来保护自己。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分布极为不均,呈现东部中部地少人密,西部地广人稀的特点。
“胡焕庸线”以东为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地理面积占全国43%,但人口数占全国94%。
“胡焕庸线”以西多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区。在这块面积占我国57%的疆土上,零散分布着全国6%的人口。
在那里生活的民众要应对相对险恶的生存条件,还要提防野兽的攻击。
据统计,因为狼群的袭击,每年边疆地区的牧民都要损失5千头牲畜,承受数千万的财产损失。有些地方更发生狼群袭击人类聚居区的事件。
我国的牧民、林区居民,在西南山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比如岜沙苗寨这样的,一般是可以持有枪支的。
立国之初,我国的政策是屯兵于民、寓兵于农。
“十亿人民十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这样的口号,就是在那个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热血时代产生的。
还有各种土枪土炮,私自组装的枪。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走私特别猖獗,90年代,每年的缉私,都会缴获几百支走私枪。
像孟庆丰这种关中第一盗,拥有一些枪,也就不足为奇。
王林暗自庆幸,自己一开始就抓住了孟庆丰这个魁首。
盗贼们有所忌惮,这才没有枪兵相向。
忠叔道:“王总,来了,我们也不会有事。”
王林也知道凶险,嗯了一声,说道:“那就再等等。”
许多财和忠叔一起押着孟庆丰上了一辆越野车。
孟庆丰的喉咙终于没有再被锁住,他摸着喉咙干呕了数声,慢慢的缓过气来。
许多财找了截绳索,把孟庆丰的双手双脚给绑住了。
孟庆丰这家伙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不绑住他的话,只怕他会耍诡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7/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