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4779


“嗯。晚安。”沈雪送他到门口,恋恋不舍的看着他。
王林感受到她的依恋之情,便笑道:“沈雪,要不要出去吃个宵夜?我有点饿了。”
“啊?宵夜,不吃了吧?”沈雪抿嘴笑道,“我怕长胖。而且这么晚了,哪里还有吃宵夜的地方啊?”
“有啊,有很多大排档的,你不知道的吗?”
“我晚上很少出去玩,真不知道。”
“乍浦路美食街啊,那边一到晚上,全是美食。在那边开排档的,都是国营餐厅和国营工厂食堂的大师傅在那边摆摊赚钱呢!”
“是吗?你别说了,说得我都流口水了。我晚餐都没吃呢!”
“走吧,偶尔放纵自己一次!好不好?”
“嘻!好吧!那你带着我,去长长见识也好。你等等我啊,我换套衣服。”
“好。”
沈雪冲了个凉,换了一套衣服。
因为要和王林出去玩,她当然要精心打扮一下。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细毛线衣,罩一件黑色的外套,一条紧身的踩脚裤,一双细跟皮鞋,长发披垂,描了下眉毛,拿口红轻涂樱唇,明眸皓齿,肤白貌美,亭亭玉立。
王林眼前一亮,笑道:“你真的是穿什么都好看。”
沈雪很羞涩的笑道:“也只有你夸夸我了!”
王林哈哈一笑,带着她下楼来。
申城的大排档由来已久,市民会享受生活。百年以前,夜宵是和戏院、舞厅联系在一起的。看完戏、跳完舞出来,已近深夜,肚皮未免有点憋,硬要就这样回去困觉,总归觉得缺点什么,吃一碗点心下去,五脏六腑都舒服了。
早在清末,广东人开的馆子里就有宵夜卖了。
夜宵、消夜、夜排档的消费习惯,也来源于广东那边。
四川北路一带的福德路、武昌路、塘沽路、天潼路、吴淞路等是广东人集聚的地方,俗称为“广东街”,因而广东美食被大量引入这一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申城有二十多万广东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虹口这一带,这里的街区开设了许多广式的酒馆、茶楼、商店和戏院。
20世纪80年代末,申城流行下海、做生意、跑买卖,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市民,肚子饿了当然是要找地方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国营餐厅和工厂食堂的大师傅们瞅准了时机,下班后带着老婆孩子就支起了夜排档。
几张桌子,几打摞起来的塑料凳子,一张菜台,一个煤气灶,一口锅,老公炒菜,老婆记账,孩子摆筷——第一批夜排档,大多是这么来的。
保罗酒家、鹭鹭酒家、兰心餐厅等几家后世知名的本帮菜馆,当年都是从排档起家。
王林开着车,来到乍浦路美食街,在街口停好车,带她往里面走。
其它街巷,早就冷冷清清的了,但在这边,却是灯火通明,到处冒着油烟味、烧烤味、海鲜味。
“王林,真有夜宵吃呢!”沈雪咯咯笑道,“完了,我今天晚上肯定要长肉了。”
“怕什么?回去跳一支舞,能量就消耗了。”
“嗯!那就吃吧!”
“王副厂长!”一声熟悉的喊声传来。
“胡主任?”王林一看,居然是厂里的食堂主任胡汉林,“你在这边摆夜市摊啊?”
胡汉林呵呵一笑:“反正下了班也没事做,就在这边摆了个小摊。你们这是?”
“来吃宵夜的啊。”王林道,“就在你这吃了,有什么好吃的啊?”
胡汉林拿了一个食谱过来,说道:“有炒粉,有柴爿馄饨,青菜肉丝炒面,酱爆花蛤、辣炒螺蛳,羊肉串、涮羊肉都有,各种烧烤也有。”
王林问沈雪:“你想吃点什么?”
沈雪道:“我吃个馄饨吧。”
王林点了份酱爆花蛤、辣炒螺蛳、烤虾,又点了些烧烤,因为要开车,就没点酒,只点了一瓶健力宝,又点了一瓶汽水给沈雪喝。
“胡主任,你这摊子生意好伐?”
“还行,一晚上,能赚个几十块钱吧!”胡汉林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王林心想,难怪胡汉林在厂里十分的低调,从来不见他奉承哪个领导,原来人家搞了副业,并不全靠国企那份铁饭碗吃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