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第4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1/4779


李炎鸿道:“1988年,我放暑假回到家后,父亲就让我到火车站去卖冰棍。暑假结束时,父亲问我:你觉得卖冰棍跟读图书情报专业比,哪个更累啊?我不禁恍然大悟,我才明白,父亲这种教育方式叫作冰棍疗法。”
说着,他不由得笑了起来:“王总,1988年的时候,我在卖冰棒,看到了你成为百万富翁的报纸,当时我就把你树为我的偶像,后来也一直有关注你的成功。我读了几年书,你已经成为国内最有钱的首富了。”
王林微微一笑,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你就是我的偶像。
李炎鸿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他的人生经历:“1988年暑假结束,我回到学校后,重新重视起图书情报专业来,成绩也大幅上升,并名列前茅。后来,我的三姐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到米国留学攻读博士,我也决定尝试一下走姐姐的路。”
从大三开始,他就买来各种。
有关考托福和考研究生的书疯狂地读起来,过起了从教室到图书馆、到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到米国去留学,攻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为了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李炎鸿几乎选修了北大计算机专业所有的课程。他暗下决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什么我就学什么,而且一定要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甚至要学得比他们还好,这样,我才有可能去米国。
虽然计算机系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但李炎鸿并没有因此轻视图书情报专业的学习。后来更是托福考试学习、计算机专业学习、本专业的学习“三剑”齐发。那段时间里,他承受着一般本科生三倍的学习压力,可坚强的他一直在咬牙坚持。
后来,他向米国十多所知名大学提出了留学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1991年,米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向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首发更新@
这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美排名位于前20,很有名气。
由于是第一次到米国,李炎鸿在师生们面前显得有些拘谨,可这并不能阻止他刻苦求学。为了尽快赶超那些学习比较优异的同学,他不惜挑灯夜战。
由于自己的优异表现,他被学校聘为计算机实验室主管助理员,这个职位,除了能享受免学费的待遇外,还能得到校方每学期8500至9500美元的资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布法罗大学留学的两年是拿薪水的,这是一般米国本土的学生无法做到的。
“我之所以放弃读博的机会,来这家公司工作,主要是想学习和研究更尖端的技术。我看中的并不是这家公司的薪酬,而是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实力。当然了,我并没有放弃学习,对我来说,研究和学习比挣钱更重要。”
王林认真的听他讲述。
或许李炎鸿真的把王林当成了人生导师、青年偶像,激动之余,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想法,一股脑的向王林吐露了出来。
“作为一个成功的前辈——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尊。在我眼里,我们虽然是同龄人,但你就是我的前辈。王总,你有什么忠言要跟我说的吗?我很诚心的求教。”
王林听完了他的讲述,看着眼前这个诚恳的青年人,不由得心生感慨,说道:“坚持你的梦想,在计算机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李炎鸿问道:“王总,你对计算机也很了解吗?”
王林道:“略知一二,现在国内的计算机产业刚刚起步,乱象丛生,但同样也是一个机会,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我建议你,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国内发展。或许有一天,你能在国内计算机市场三分天下。”
李炎鸿神情一震:“王总,你这目标太远大了!我怕完不成。”
王林道:“我再给你一个建议,扎扎实实的做你最感兴趣的那项技术,并创造出独有的专利,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深耕下去,必定会有所成就。我来到米国后,有空也常常上网,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
“王总,米国的互联网经济正在走下坡路。”
“这是互联网的泡沫,但很快就会被市场修正。”
在1994年的时候,米国人围绕着浏览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浏览器以及网站在那个时候已经非常的普及了,同时那个时候人们也已经看到了网络资讯的发达所带来的种种的便利,于是就开始疯狂的朝着网络经济去进行投资。
当国内的网络经济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的过程当中,米国人曾经经历过一次互联网泡沫。
之所以米国人当初会形成互联网泡沫,除了有大量的网络资金流入而导致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初米国人的网络建设可以说是非常的迅勐。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投入了很多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
施包含的方方面面特别的多,比如说交换机、网线,还有大量的网络无线通信设备等。
随着这些东西广泛的去进行投资,热钱慢慢的涌入,这就导致很多人借助于网络躺着就可以挣钱。
市场价格是会自我调节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信用崩盘。于是乎这个泡沫就在越滚越大的过程当中破裂掉。
“王总,你很看好互联网经济?”
“当然了。”
“那你为什么不投资这一块呢?”
“还没有值得我投资的人出来。”王林露出神秘的一笑。
“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你的投资?”
“持之以恒的人。”王林沉声说道,“有真正技术和创想的人。”
李炎鸿陷入了沉思。
王林道:“图书情报管理,放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信息管理。网络上信息众多,又杂又乱,上网冲浪的人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比较难。因此我以为,信息的搜索,以后肯定是每个人都必需的,也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风口。你对此有兴趣吗?”
“搜索?”李炎鸿双眼一亮,“王总,我也一直在想,我应该朝着计算机的哪个方向去努力,你的话,顿时让我拨开云雾见青天!搜索,对,我以后就朝着搜索这个方向前进!我会加强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王林道:“在你看来,商业要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李炎鸿道:“当然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1/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