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1019


另外,国家增设税务部,直接领导各省都司改制后的税务司。
如此,中央直管衙门将为九个部,一个办公司。
各省的机构将严格按照中央各部权属职责进行改制,设置对应的职权衙门。
中央设部、省设司、府设局、县设所,乡镇设专员。”
部、司、局、所,这都是大明朝时期有过的机构级别名称,即使是后世用的级别,也都是从明清这么一点点传承下去,不是凭空发明创造出来的,所以,一点也不违和。
“经过新的精簡和职权细分后,各省府县各司其职,各办各的差事,大家各管一摊,严禁横插一手。”
“另外,日后地方布政使司不再设左右,仅设布政使一人、副使四人,取消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衔。
各府设知府一人,参知两人,取消同知、通判等职衔。
各县设县令一人,无副职,取消主簿、掌簿等职衔,各县县令不许再配置师爷、刀笔吏,可从县通政所选秘书一人。
重新划定相应的职权及机构后,哪一块出问题,就由其主管官员负直接责任,未免懒政,当官员升迁调动的时候,继任的官员如果发现前任官员任职期前有棘手问题没能解决的,可以拒绝接任,拒绝接任后,前任不得升调!
一句话,责任跟终身,谁想懒政殆政荒政,就一辈子别想升迁调动!”
殿内一片寂静,对视间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惊骇。
这么一改,权力中央是下放了不少,但责任也加了不少。
给你们放权,但你们要是办不好事的话,责任终身制,你跑都跑不掉。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最坚固的利益共同体===
早在会议之前,与会的所有人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准备。
今天这堂军政院扩大会议,一定会有许多不得了的大事宣布,不然没道理陈云甫会把全国所有的官员都召集过来。
准备是都有,但是没想到会那么重大而已。
全国的行政体系改制,要动多少利益盘?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别把古代的皇帝和官僚体系当成傻子,一个时代必然有贴合其时代背景的行政系统,既然人家这么制定了,就必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贸然更改,不是带来进步,更可能带来毁灭。
都司和按察使司的取消咱们不说,这还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明朝之前的那么多王朝都没有这两个单位,没见有哪个王朝是因为这个灭亡的。
因为这两个衙门影响不了一个国家的基本盘。
按照这份行政机制重新细分职权和合并,真正重点地方在于两点。
原先六部五寺一院一司被合并改组成了十个部、一个办公司,裁汰掉了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这三个寺的官员们怎么办?
只能集体被下岗。
另外就是户部被拆分为二,权力自然也被一分为二,失去的那部分权力红利,该怎么弥补?
第二点,责任终身制,继任官员有权力拒绝接任,从而导致升调官员无法离任,这还得了?
官场规矩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讲究一个花团锦簇一团和气。
这条政策一旦推行,那继任的官员就一定会从前任的身上挑刺找麻烦。
并不难理解。
因为继任的官员如果不挑刺,他也担心自己将来升调的时候被后任挑麻烦啊。
谁不想接一个欣欣向荣的盘子,谁会愿意接一个烂摊子。
这就倒逼着所有的官员都去勤政。
把这笔账一算明白,那带动的连锁反应就很广了。
很多官员为什么会在任上留下烂摊子?为什么会出现懒政和殆政的行为?
这两个问题从宏观角度以第三人称去分析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态度夹杂进去,也就是所谓的夹私货,那就从微观角度来说。
就事论事,只拿以前文河南的罗大牛案、山东的旱灾案来讲。
罗大牛案起因在于朝廷摊派,河南当局的官员不愿意去一个府、一个县走访调研,看看到底哪个府县的闲散壮丁多,因为那实在是太浪费时间,加上中央催的又紧,只能是一拍脑门强行选择固定哪几个人口大府进行征调。
这就逼反了罗大牛。
另外一个山东旱灾案,起因在于黄河河床淤塞,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几百年的事,一任任主官走马灯的换,谁都不想自己在任上的时候发生这种天灾,但谁又不愿意上书朝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10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