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0/1682


一旁的田见秀自然明白其意思,在传令兵耳边嘀咕一声。
旋即,一股鞑子组成的军队,约莫千人,苦着脸,叽里呱啦地向着军阵冲去。
“弓箭——”
一陣箭雨扑面而来,直接将鞑子们灭了百来人。
等到他们接近军阵,立马就陷入到了泥潭中,三下五除二就被打的稀里哗啦,残存的三百余骑落荒而逃。
“明军是深藏不露啊!”
李自成独目中满是思虑。
考虑了良久,他让人鸣金收兵。
接下来几日,明军临河而守,大量的船只从后方运来粮食,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展现在闯军面前。
“走,回去吧!”
僵持了几日后,李自成闭上眼睛,选择离去。
在这场比拼消耗的战争中,显然明军更胜一筹。
诸军振奋,紧随而去,一路直至东科尔城,抵达东科尔寺庙歇脚。
而这里,距离青海只有百里之遥,可谓是近在咫尺。
一路上,尤世威等人也没闲着,虽然打李自成比较费劲,但附近的蒙古人部落却是闻风丧胆,选择归服。
北抵大通峡,西南拉鸡山口,西达湟源峡东科尔城,方圆数百平方公里,七十余座墩子,十余卫所,堡寨240余处,三万余军户,良田十万余亩。
可以说,偌大的河湟谷地,从明初至今,间隔数年后,再度复归。
“可在此地设西宁府,迁移关中陕北移民,不消数载足以成为一方乐土。”
尤世威沉声道。
“我在西宁,高总兵你立马回肃州,守住河西走廊。”
“咱们活活困死他。”
===第十五章大肆追封===
梅雨已去,夏日盛极,不知不觉时间就来到了绍武二年的七月。
七月初三,皇帝大祭孝陵,追谥明景帝朱祁钰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
另外,追谥崇祯太子朱慈烺为“孝仁太子”,定王朱慈炯为“定哀王”,永王朱慈炤为“永悼王”。
除此外,朱谊汐还对崇祯朝时期殉国志士,进行一番追谥,封爵。
北京殉难的大臣们,其中文臣21人,勋臣2人,戚臣1人,共24人。
如,崇祯朝内阁大臣范景文,跳入井中殉国;北京城最后的守将襄城伯李国桢;崇祯皇帝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等,全部被追赠为伯爵,其子嗣承袭子爵。
除此外,他还对弘光朝补谥百余大臣,进行承认,算是一次广泛恩泽吧!
或许是朱由崧实在是太需要收拢人心,他追谥大臣,从明初到明末,覆盖两百余年。
包括一批太祖时期枉死的开国功臣,只要封爵都被追谥,还有建文诸臣,例如传说中被杀十族的方孝儒,虽然人家子孙后代活得好好的,但得个谥号也不错。
而剩余的,则是正德、天启年间死谏的文臣,以及东林六君子等。
虽然东林党并非什么好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开始的东林六君子,确实人还不错,只是后面变成了利益集团罢了。
当然,对于孙传庭,朱谊汐极为大方的追谥为“文贞”,并赐爵与其长子孙世端为代州侯,其幼子孙世宁为咸阳伯。
没办法,老丈人外加伯乐,朱谊汐再怎么吝啬,对于孙家也不可能小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谊汐对于嘉靖万历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也赏识有加,分别恩赏其后人登州伯、晋江伯。
如此一来,偌大的南京城,瞬间陷入到了一片热烈之中,对于大明公报上的一排排的人名,爵位,分外的眼红。
贾演则嘴里叼着牙签,敞着胸怀,躺在花五个铜圆买来的躺椅上,悠闲自在。
而小女儿,则趴在他怀中,扭着小屁股,不断地玩着手中的风车,也不嫌热得慌。
树荫下,三五个同样的老兵,趁着休息日,聚在一起乘凉,别提多快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0/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