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682


剩余的则协部兵马,如亲兵、辎重、军法官、伙头兵、传令兵,医官等。
各营又有营部,加起来还真不少。
而公侯二等勋贵,要么在外统兵,要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吃粮,京营中甚少见到。
念叨了半刻钟才算结束,底下的兵卒们虽然脸色各异,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只是直挺挺地站着。
“很好!”贾演脸上露出笑容:“军衔虽然改了一番,但待遇却不减,只是换了一个名字,更容易记罢了。”
“另外,以后军中以军衔为尊,不看职位,以下见上要避让行礼,莫要忘了。”
又勉励了一番,夏衣才被发下。
以营为首各自领下。
帽,红巾、衣,鞋,竹席,毛巾等,不一而足。
兵卒们各自欢喜,谁不喜欢新衣。
此次军队的整改,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除了军衔外,军队戎袍的样式也渐渐统一。
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纯用赤”,但是其他色作为配色,有黄罩甲、青白甲、青布甲等等。
更是有五颜六色的盔、巾,军队在接受检阅时,可谓是非常壮观。
(电影长城那被骂的五色甲确实是有,但多用于演习)
但军队是来打仗的,区分敌我就十分重要了,花花绿绿的看得眼睛都难受,统一戎袍样式就很有必要了。
乘着春夏换衣季,京营率先进行了换装。
首先是头盔,也就是兜鍪,或见称为胃,在明军中有飞碟帽、钵胃两种,而京营则以钵胃为定制。
其由缨枪、盔顶、盔体、眉庇、顿项五大部分构成。
就是清朝常见那种头上像是避雷针那种,后来沿袭到了文官帽子上,只是明时更短一些,没有那么夸张。
铠甲上,普通步兵,如盾牌手、掷弹手、长枪手等,着轻棉甲;火枪兵为布面甲,轻便适宜。
而重步兵则是重棉甲,里面锁子甲的,棉甲内部有夹层,里面有铁片,外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铁扣子。
至于骑兵,则选择轻棉甲,利于马上行军。
水师的话,水手们不必提,铁山容易生锈,只有陆战队才会有布面甲。
军靴上,平常以浅口布军鞋,秋冬时也是羊毛长军靴。
而醒目的是,所有的明军脖子后面,都系红色三角巾。
所幸京营无战事,铠甲慢慢来,至于夏装,多以透气的亚麻布料裁制而成。
“游击,这是什么?”
最后,副队正以上的军官,则汇聚一堂,看着眼前的布条,以及其上的刺绣模样,写满了惊诧。
“把新衣穿上,这是军衔。”
说着,贾演找着绣有两个五角星的布条,直接扣在其肩膀的留下的线缝上。
“你是营正,中校衔,就是两颗五角星,左校就是三个,大校是四个。”
说着,他指着自己的肩膀,道:“我是右尉,一个弯月。”
“那,游击,咱这军衔能得多少钱?”
贾演兴奋道:“陛下体恤咱们,上次只贴补粮,这次多食半俸。”
文武如今俸禄等同,从九品为十块,九品为二十块,每阶增十块,到七品而止。
从七品以后就是按年俸来算,为两百块银圆,两百石粮,每阶涨二十。
“我为游击,右尉,从五品,年俸为两百六十块银圆,涨一半是一百三,那就是三百九啊——”
“对了,还有男爵的三百石,我的老天爷啊……”
贾演双手一算,就感觉自己腿有些软了,直接一屁股坐下,这是多少钱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