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7/1682


而恩贡,则是忠诚牺牲之士,荫其一子入学,所谓恩贡。
由此,造就了七百人的盛况。
这场规模庞大的开学仪式,皇帝本想参与,但最后还是取消了。
天气太冷了,懒得出门。
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乐意的,就是看到粮票的顺畅流通。
短短十来天,粮票的价值就被精明的商人们发现,尤其是可以随时取粮为担保的特性,让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
保守估计,在北京、天津流通的粮票,就超过了二十万张,即二十万石粮食。
很显然,以国家信誉担保的宝钞,远远比不上以粮食挂钩的粮票,人们太现实了。
不过朱谊汐并没有那么乐观,他对于粮票如此迅速流通感到奇怪,立马开始深究起来。
百般查询,分析,他咬着牙,得出了结论:“通货紧缩——”
朱谊汐没有想到,铜圆、银圆都被制造出来,但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胃口。
中国本土的银矿、铜矿产量微乎其微,内流的速度也远远不及市场的繁荣需求。
规模近亿的人口,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个惊人的数字。
而,随着天下太平,商品经济和人口还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北方草原的纳入,许多牛羊被换成了银圆。
蒙古人也喜欢轻便简单的银圆,比羊保值。
两方贸易壮大,让银圆也开始大量外流。
随着市场越来越大,以至于货币需求越来越旺盛。
且关键的是,银圆又被习惯性储藏,就如同往日被收藏的白银一样,以至于市场流通的银圆远远不够用。
通货紧缩,仿佛是个诅咒一般,从秦至明,两千年未变。
===第598章
一鱼两吃===
第598章
一鱼两吃
“粮票不得不大规模发行啊!”
如果说宋元明时期的纸币是信用货币,那粮票充其量就是个兑换卷。
虽然只是兑换卷,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粮票的流通价值大增。
当年拿破仑终于在滑铁卢大败,长年累月的对法战争同样也拖累了英国经济,英镑大规模贬值,于是黄金向欧洲大陆极速流动,从而导致英国本土黄金缺失。
即,黄金在欧洲的价格高于英国的价格,所以导致黄金外逃。
这种情况下,纸钞英镑正式诞生了,其就相当于银行卷,可以凭纸钞随意兑换黄金,从而塑造了诚信。
粮票也一样,随时可以兑换的属性,让其在借贷、支付中,具有极大的诚信。
遗留在现在,如港币上,依旧有凭票即兑的字样,许多人以讹传讹之下,就说其不是货币。
如果使其成为真正的货币,就还须加一条:允许粮食自由兑换粮票。
但朱谊汐明白,这不现实,短时间内,他也不想粮票如此大规模发行。
况且,粮票只是暂时之策,发行英镑那样不舒服吗?
所以,日本,南美等银矿区,必须收入囊中。
太仓的三百石粮食,足以发行一千石粮票了。
下定决心大规模发行粮票后,皇帝的谕旨就抵达了内阁。
就此,内阁立马起了争执:决不能让太仓成为皇帝敛财的工具。
没错,内阁三人组虽然预见不到粮票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但却深刻明白,粮票中隐含着大量的利益。
掌管户部多年,一手缔造了商税司,阎崇信昂首,果断地说道:
“粮票虽然即兑,但北京、天津,却距离通州等粮仓甚远,再者说,即使兑换,那些人也不会全部拥挤而上。”
“这样的距离差,时间差,以及人数差上,太仓三百石粮,发行两倍的粮票,绰绰有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7/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