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5/1682


这让县衙的威势难以下及村乡。
郑森对此一直在努力。
任免大量的里长、保长,宣扬教化,并且强调地方私塾老师的重要性。
效果不错,但如果想要在县里如臂挥使,则是极难,
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让通判对于全县有了具体的司法权,从而树立了衙门的威信。
“县尊,府里要求咱们送赶考的举子们去保定汇集……”
“春闱到了吗?”郑森一楞,旋即笑道:“好了,好啊,知道了。”
对于这些赶考的举人,县衙不仅要派专人护送,并且还要送上路费,可谓是殷勤至极。
因为那些举人,在地方上有着其巨大的威势,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话语权不亚于他这个知县。
无论是秦汉时期的里亭,三老,还是如今的里甲,都是地方本土人。
只是在以前为豪强,如今为士绅罢了。
好多人吹嘘,说秦汉地方控制力强,能够直接对百姓进行控制。
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如果其基层组织真的那么强,怎么会有土地兼并,世家豪强怎么起来的?
里甲制和秦汉时期的里亭三老,并无不同,制度再好,担任的都是地方士绅。
例如,项羽作为通缉犯,在江东逃了十年,秦廷根本就抓不到,何来控制力强?
某种意义上来说,而明清对地方的控制,更上一层楼,破家知县,灭门知府,可不是说说而已。
“县尊,案子审好了,这是卷宗。”
通判很识趣,亲自送来了这个关于知府小舅子的案件。
李成,秀才出身,去年省试考出的官职,担任本县通判。
从一开始的木讷和无知,但如今的驾轻就熟,只需要短短的半年时间,可见官场对人的塑造是极强的。
郑森笑道:“怎么劳烦通判亲自送来……”
案子并不复杂,知府小妾的弟弟,因为争风吃醋,打伤了一位商人,并且还不罢休,直接掠夺了其家产。
这样一来性质就恶劣了,一个流放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是知府来求情的原因。
“不错!”
郑森浏览了一番,赞叹道:“这种人,三十大板还轻了,只是流放至贵州,怕是不成,那里要打仗了,到时候可没人管他。”
“判处去琼州吧,那里安生,让他跟瑶人一起待着——”
听到这个建议,李成一笑:“还是县尊思量的周到。”
“你且放心,本县事本县当,岂能容上头干涉?”郑森对于其配合很满意,郑重其事道。
===第六章地方基层治理===
早在北宋时,中央集权脚步就大大加快,西方的三权分立算什么,北宋直接就是五权分立。
转运司管财兼监察;提刑司负责司法刑狱;提举常平司,负责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
经略安抚司掌路所属州县的军事。
到了明朝,按察司、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民政、军事。
学政掌教育及科举事。
不过到了绍武朝,都指挥使司摇身一变,不再管辖军户,而是以总兵担任,管理各府县的巡防营。
而巡抚,也彻底成了常职,督掌一省大小事务,真正的成为了一省之长。
除此之外,除了在省一级进行四权分立外,县府一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拆分权力。
如,通判一职由随缘设而变为常设,掌管一县刑狱司法,原本的司狱之吏,也归其指挥,这是直接削弱了知县的权力。
而对于原本正八品的教谕,则一举抬为从七品,掌管一县的生员、教化,权力未增,但地位大涨,仅次于知县。
巡防营设营正,其人数三百至五百不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5/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