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1/1682


“可惜,未曾见陛下一眼。”
这时,卢卓则叹道,饮了一口酒,烦躁道:“上个月在玉泉山庄,今个回京,想来是把咱们忘了。”
“省试也是考出来的,如今看却像是婢女生的,无人疼爱。”
金文附和道:“春闱的进士们到了,皇帝那里能顾及到咱们,慢慢等……”
几人聊着,谁知老板赵乐敬听说他们是知县,立马就跑过来,想求一副墨宝。
三人自然乐意,各自题了一首自己的旧诗,每人得了二十块银圆的润笔费。
轮到朱谊汐时,老板也恭敬地请候。
“这也是你们能想的?”一旁的田仁呵斥道,旋即就被皇帝阻止。
“我做诗不成,但却有一首故人诗,勉强可一观——”
言罢,提起右手,挥墨了一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郑板桥的诗,后谣传为乾隆所作。
“初见较为粗鄙,末了一句画龙点睛,好诗,好诗!”
于成龙赞叹道。
“八股文章做的好,要诗得诗,要词得词,诸君共勉,为官一任,莫要做了贪官才是。”
言罢,他大步流星,直接出了六必居。
===第九章恐慌===
“糖葫芦,冰糖葫芦——”
“泥人,上好的泥人……”
六必居走完,朱谊汐也没闲着,在街面上逛了起来。
相较于严格管束的内城,外城多是平头百姓的居所,市井气息很浓,街头巷尾都是商铺,临街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
他倒是痛快了,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们却急得大汗淋漓,看谁都像是贼人。
“宣武县的成立,对于百姓们来说,影响似乎并不大。”
“以前的衙门在内城,对于外城难免疏忽,宣武、崇文二县设置后,百姓们也能更安生些……”
吴邦辅人高马大,半步外紧随着,轻声说道:
“兄弟们多在外城住着,都言有了衙门,眼皮子底下管事,倒是方便了些。”
“这倒也是。”
朱谊汐叹道:“一年工夫,从三十万涨到五十万,怕是再过几年,就会涨到百万吧!”
“人越多越好,这就显得大明越昌盛。”羊乐凑在跟前奉承道。
“有时候,也不是越多越好。”
摇了摇头,朱谊汐懒得解释什么是大城市病。
北京为国都三百年,将北京方圆三百里的草木消耗一空,海河等河流也不知喝干了几条。
财富聚集越多,消耗自然就越大,在没有自来水,电力的时代,大城市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非是好事。
而他去往玉泉山,就是想着给人口引流,将政治偏西一点,百官、京营,一次性能带走近十万人,有效缓解北京城的压力。
商品经济的繁荣,给市面上带来了大量的货物,北京城可谓是应有尽有。
尝试地花了一张粮票,结果却因找不开而尴尬收场。
不过,预料中的粮票涨跌起伏并未出现,粮票的价值一直在一块银圆附近徘徊。
而且似乎因为粮票的缘故,导致粮价比较稳定,即使在二三月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涨幅不大。
毕竟粮票可以随时去兑换粮食,理论上来说,市面上的粮食多不胜数,自然就抑制住了粮价的高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1/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