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8/1682


“另外,今秋台湾那制好了雪糖,也送入内帑五百石,供应内廷。”
“给各宫娘娘各送一石,皇后送两石,内廷十二监,太监、少监赏赐五十斤,其余有品阶的也酌情赏赐几斤,这点分寸,你应该有的。”
朱谊汐瞥了一眼躬身的田仁,轻笑道。
“奴婢自当省的。”田仁笑着应承。
“对了,阁老们送百斤,八部堂官,侍郎,以及……罢了罢了,按照品级分发吧,四品以上都要有份。”
皇帝笑了笑,五百石糖,看着多,给那些文武百官以及勋贵们发下,就差不多消耗没了。
皇帝的礼物,在于心意,礼轻情意重。
相较于之前诸多皇帝,朱谊汐对于百官们来说,可谓是优待有加。
如俸禄上,有的用胡椒顶替,有的折钞,有的直接挪用作军饷,百官们苦啊!
如今不仅俸禄齐全,京官们隔三差五的还能得到赏赐,仁君之名,日后必然逃脱不得了。
朱谊汐悠闲地想着,美滋滋的。
田仁也笑着回报着内帑的秋收境况。
四川、湖广的皇庄,秋收入百万石;煤炭、布场等,这半年也得了十几万块银圆;海关、钞关月缴,不算入内。
其他的如海商等,林林总总,半年来内帑金银充沛,修个紫禁城,根本就不用向户部拿钱。
皇帝也宁愿花自己个钱,户部钱都是有预算,这要是瞎挪用,岂不是耽搁了用度?
“草略一算,一年小计四百万块,约莫一省的两税。”
以一省收入养一人,朱谊汐躺得心安理得。
不一会儿,新任户部尚书王应熊,魁梧的身躯令人无法视而不见。
“陛下,今秋两税,各省也征收完毕,正待押解入京城,一应的账簿,已然到了。”
九月初开始征秋税,所以各府县就根据天气灾害,因为每亩止征一斗,所以可以估算出大致赋税(按往年来算,加新田,减去灾田),然后启册入省,再呈交给户部。
待到来年二月截止,秋税入仓后,登记造册,多不退,少则补。
而商税则更简单,按季度入库,但两季商税并入秋税。
“江南(包括江西)、川贵、闽浙、荆湖、两广、云南,十二省,今秋入米一千两百石,银八百万块。”
王应熊无奈道:“因陛下仁政,云、贵免税一年,半税三载,贵州钱粮多以养军,寥寥无几,只有十余万石……”

茶、铁、酒商税,因云南收复,增长的极快,尤其是四川,茶马榷场极受欢迎,两季约四百万块,比去年预估多了百万块。”
“票盐法施行全国,四川井盐,西宁青盐,山西解盐皆已更改,所以盐税两季增至五百万块,全年能增至浅万。”
王应熊说到这,也不免感到惊叹。
这盐税,竟然是前朝的三倍多,支撑起户部的半壁江山,这谁能信?
“困难呢?”
听到这,皇帝眼皮一动,慵懒道:“报喜不报忧,这可不行。”
王应熊一怔,这才开口道:“只是,薪俸改制,胥吏入流后,许多地方有些吃紧,所以想着恢复到之前的对半分。”
早在湖广时期,当时还是豫王的朱谊汐,就对官员俸禄进行更改,后来多番补改,到了如今,终于形成了绍武朝的俸禄表。
不出所料,它也是今后几百年间,百官们的俸禄依据。
按照封建时代的惯例,由最初的月俸,改为年俸,并且施行钱+粮模式。
七品以下的佐贰官,从七品为年俸百块银圆加百石粮,以后依官阶而替减十块。
到了从九品,则为十块银圆,十石粮。
七品至从四品,则为县、府之主官,年禄最高为千块银圆,千石粮,依次递减百块。
即使是知县,也能有四百块银圆,不愧为父母官了。
四品以上至从二品,最高阶的是总督,所以顶配为两千块,依次递减百块。
二品至一品,则是内阁六部中枢官,顶配为三千块,依次递减百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8/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