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2/1682


“况且,锦衣卫的消息,湖广和四川的粮价,每石跌至五银毫,只是北京的一半,一户百姓能费多少钱财?”
王应熊哑然,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皇帝准备的太充分了。
“走,我有好东西给你瞧。”
言罢,皇帝来了兴致,招呼着王应熊,一起来到了某处菜地。
在这片土地上,竟然种了一些看不懂的农物。
“此乃番薯,也称作甘薯。”
朱谊汐不顾泥土,快步而行,对着秧苗就是一拉扯,几个拳头大小的红皮果实,就出现在王应熊眼前。
在这个17世纪,番薯都没有改良,不仅产量少,而且个头也小。
“这?能吃?”
“生熟皆能吃!”
朱谊汐兴奋道:“我让西夷献上了此物,随后广东东莞陈氏、福建长乐陈氏,也呈上了此物。”
“其言,此物不择地,广种耐瘠,即使是山坡沟壑,也能产出,每亩能收八百余斤,多者千余斤,乃是稻谷的数倍。”
王应熊怔怔无言,看着手中的番薯块茎,一时间说不出话。
而这时,皇帝又开始介绍另一边:“此为玉米,也是产自海外,其产量也高,亩产数百斤,相较于稻麦,其更容易伺候,只是吃水较多。”
“有了这两种粮种,何须三五年,怕是一年半载,就足以让移民丰衣足食了。”
“陛下——”
王应熊惊叹连连,眼眶都湿润了:“有此粮种,何愁无有盛世?”
“天启以来,民众日苦,百姓们糟了难,国朝蒙耻,某只求这天下尽快恢复元气。”
朱谊汐语重心长,满脸的圣君像。
“对了,这等粮种,若要推广至全国,还要你们户部来帮忙。”
“微臣在所不辞。”
“各省的常平仓,不仅要储存稻麦,对于番薯,也要尽量收购。”
“可这番薯个大,长存不得啊!”
“你不懂!”朱谊汐轻笑道:“小麦都能成面粉,番薯何不能磨成粉?”
一旦各省常平仓开始收购番薯,必将促进番薯的传播。
凭借的量大管饱这个优点,番薯将迅速传遍全国,而有了它,移民的困难能消减一半。
===第四十二章满清忍不住了===
一项政策施行,其步骤极其繁琐,前期工作就有调研,讨论,决定。
而到了后期,则宣传、物质准备、人员组织,再到施行。
尤其是涉及到几百万人,数省的大规模迁移政策,其中耗费的时间,在这个封建时代,基本以月计算。
不过在皇帝几乎一言堂的情况下,调研讨论决定一天时间完成。
移民有必要吗?有。
那就去实行。
至于那些百姓们的痛苦,为国牺牲嘛,这是必要的。
于是,短短的一天时间,内阁就草拟圣旨,给事中审核,下发各部。
四川填河南,湖南填湖北,正式开始实行。
只是在施行的方面,比较麻烦。
吏部需要组织官吏;户部需要调查人口分布,土地划分;兵部需要调动军队互送;工部则需要安排路线,准备交通工具。
都察院需要行令给各府巡按,要求他们监督行事,新成立的组织部,更是需要对那些残破府县安排底层官吏,三老,里长,必不可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2/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