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682


“另外,只要贵部还拥有钱财和牛羊,铠甲、刀枪,都能大量兑换。”
众贵族大喜过望,这可是能加强察哈尔部的实力。
而如果是在林丹汗时期,区区的贸易怎会高兴,没有赏银根本不会挪步。
大不了把位置让出来,部落向西迁移。
但经过这几年的灌输,交易就成了肉骨头,让蒙古贵族欲罢不能,羊毛、羊皮、牛皮,牛筋,牛角等大量草原特产输出,换来了丝绸,粮食和武器。
离开了,这些就没了。
而且,阴山河套地区被明廷占据,他们也没有地方迁徙,只能原地防守。
看着笑逐颜开,披着厚实棉袍的贵族们,阿布鼐有些难受。
偌大的草原,此时竟然没有察哈尔部的迁移之地,他们就像木桩一样,死死的盯在这里,不得不死扛满清大军。
“传我军令,本部每帐出一兵,自备马匹和武器,其余各部必须尽全力召集青壮,来此会合。”
察哈尔汗的军令传遍了整个草原,一时间整个察哈尔地区,进入到一股战争的热潮之中。
久窥察哈尔的满清,得知消息暴露,自然也不含糊,兵马挪动迅速。
盛京,多尔衮代替顺治皇帝,授予阿济格讨西将军号,并且令勒克德浑、泥堪、鳌拜三人为副将,携八旗大军三万,讨伐叛臣阿布鼐。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汇聚喀尔喀蒙古的两万兵马,朝着察哈尔部进发。
“摄政王,大军初成,轻易的南下草原,后果难料啊!”
洪承畴看着远去的大军,心中疑惑。
“察哈尔部已经尾大甩不掉了。”
多尔衮脸色难看:“这几年来放纵了他,察哈尔部规模越来越大,再不把他给镇压下去,科尔沁部都得乱套。”
“满蒙一体,决不能让蒙古诸部乱死了。”
说着,一旁的范文程则轻笑道:“这次作战,一来是为了震慑察哈尔部,二来,则是喀尔喀诸部拉下水,让他们跟察哈尔部斗起来。”
存在感薄弱的宁完我,则低声笑道:“阿布鼐不足为患,就怕被人所利用,牵扯到咱们的精力,借喀尔喀诸部用用。”
洪承畴瞥了一眼沉默的多尔衮,见到其他几人如此多话,立马就有意思了,自己开始融入到大清的核心决策层。
这是可喜可贺的一步,也是艰难的一步。
他心中,百感交集。
一行人缓缓回到宫中,范文程作为内阁首辅(这两年改设),躬身道:
“近两年收编索伦等族落,朝鲜八旗等,增丁近二十万,朝廷丁口已然超过两百五十万。”
范文程述说着,语气中满是不易。
皇太极初登汗位时,由于努尔哈赤的残破杀令导致丁口严重不足,整个后金只有百万人。
而这么多年来屡次入关掳掠民众,其数目达到百万之巨,多数为包衣奴才。
“这几年天气平稳,洪涝和雪灾少了些,入秋时,老臣去清点了下粮库,各府县,以及盛京户仓中,还剩余百万石,勉强支应朝廷半年所需。”
“多年来屡次入关,银价极贱,以至于物价昂贵……”
“明朝闭关后,仅与察哈尔部作生意,通商受阻后,市面上的棉布,瓷器等稀缺,百姓日需渐渐不足,军用也渐渐不足。”
说到这,范文程直言道:“棉花的却少,让棉甲总无所出,火药更是稀缺,朝廷不足用,若是将来明军入辽西,城头的火炮,只能作他用了。”
“唯一还算富裕的,只能是铁器了。”
粮食够用,铁器富余,其他的都短缺,尤其是火药,缺乏的厉害。
听到这里,洪承畴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个成语:内外交困。
辽东的气候总是比不上中原,最大的产出,不过是皮草和木材,缺少了内陆的交易,让民生穷困。
这还是朝鲜输送了多日的结果。
回到了关内,与崇祯朝时期真的大不同了。
多尔衮看着洪承畴,道:“如今朝廷较以往大不同,你可有见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