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6/1682


“是吗?”朱谊汐‘噔’的一下站起,脸上极其激动。
他虽然不知道多尔衮是什么时候死去的,但此时大明国势日昌之际,辽东这个心腹大患,也能找到个好机会解决。
不可否认,如果要是没有多尔衮,满清八旗之间的分裂很难磨平。
满、蒙之间的矛盾,八旗和汉民之间的矛盾,八旗贵族的矛盾,刚刚成型的半封建半奴隶社会,这些足以让满清分裂了。
历史上的满清,是在吞噬了整个中原的利益后,才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矛盾。
“锦衣卫莫要耽误时间,继续侦查敌情,绝不能遗漏任何消息。”
“是!”
吴邦辅迅速退下。
想着年仅十三岁的顺治,身体衰败的多尔衮,朱谊汐不禁热血沸腾。
终于等来了这样的契机。
这时候,他招来了参谋司的掌司。
五军都督府负责掌控地方兵马,而参谋司这几年来不断地演变,逐渐开始负责御营兵马。
换句话来说,这也是皇帝的不安全感。
靠着不正式,且卑微听话的参谋司,统揽御营兵马。
“陛下,御营在朝鲜仍旧有两万兵马驻扎在平壤,除此以外,京城附近的御营规模,已然达到了十万之数。”
参谋司掌司卫深,则迅速地汇报起了御营的境况,仔细而又讲究。
===第四十九章骆驼===
这几年来,京营的兵马不断地被抽调去地方,从而陆陆续续归为地方编制。
不过,京营也是不断的在扩建中。
在南京时期,京营兵马起码一半是陕西人。
且不论他从陕西带来的兵马,就说后来收编的闯军、西军,就增加了大量的陕西人。
而将领们十之八九也是陕西人,这样一来,就与太祖时期的淮右勋贵集团差不多,成就了陕西集团。
这种籍贯、语言相统一的关系,对于建国初期打天下,倒是极为有利的,但坐天下时就危险的很。
所以这些年来,京营在南京时招纳淮北四镇精兵,还都北京后,又在山东京畿附近招兵。
时至今日,京营兵马中的陕西人降到了三成左右,皇帝也终于松了口气。
今日的京营,一半兵马是他打天下的精锐底子,另一半则是陆续操练两年的新兵。
至于军官,则依赖于演武堂的培养,不断的充实京营,从而夯实京营的基础。
以老带新,军官培养更迭,京营的战斗力不降反升。
“陛下,若是放开手脚,可再扩军五万。”
参谋司实际上对京营并无指挥权,只是负责后勤物资等事宜,一应的人事任命,基本由皇帝亲自拿捏。
卫深年不过三十来岁,正处于激情澎拜的年纪,参谋司作为皇帝的顾问,近臣,可以说是位卑而权重。
皇帝也将参谋司当作培养军中中坚力量的地方,这些年陆续外放地方,起码也是个营正。
“十万,够了。”
朱谊汐轻声道:“宣大有两万人,蓟镇也有一万多人,兵马太多反而臃肿了。”
由于是开国时期,全国兵马极多,各县巡防营,总兵辖兵,每省超过了两万人,甘肃、山西等边镇更多。
地方兵马合计约五十万,加上京营的十万,全国总数超过了六十万。
这些兵马不是军户,全是募兵,其消耗的军饷、粮草,占据了大明赋税总额的一半。
十万京营,一年耗费的军饷就是四百万块,加上火器、箭矢、铠甲、粮草、战马,衣物等,轻轻松松过八百万。
而要知道去年文武百官十余万人,总耗费也不过五百余万块。
而满清时期,光是八旗,每年消耗千万两,天下六十万绿营也是千万,每年军费开支长期高居一半赋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6/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