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9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7/1682


简单思索后,赵舒坦然道:“就像是陛下所言那样,新朝新气象,与以往相比,还是有所变更的。”
“毕竟,如今可没司礼监来披红。”
这句话意味深长,张慎言瞬间默然。
阎崇信点点头,道:“还是跟着陛下的想法来吧,不过这种面对面交谈,比奏疏而言,更为方便许多。”
在皇权社会,权力的大小,是看与皇帝的关系浅近来区分的,而不是位置。
太监和锦衣卫是皇帝的家奴,所以具备滔天权势,内阁不能制之。
如今,锦衣卫与司礼监暂时存在感不强,所以能够跟皇帝天天见面,就足以让内阁权史稳步上升。
想通了这一层,张慎言这才恍然,笑道:“我是当局者迷啊!”
===第十章绍武恩科===
在朱谊汐看来,雍正时期施行的火耗归公,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者说,其本质就是苛政。
地方政府收上来的白银重新锻造成官银,提纯锻造等一系列动作,其中必然就会有损耗,
即火耗。
在雍正之前,地方官员会为原本的赋税额度上,加征一两成,充当火耗,毕竟朝廷收税可不打折扣。
而征收的火耗,除去真正的损耗,其他尽归地方官所有。
而雍正施行的火耗归公,就是把正税以外的火耗费也纳入征税中,
然后再返还给地方官。
美名其曰,
养廉金。
杂税变正税。
朝廷增加了收入,百官多了俸禄,唯独百姓承担起重税。
所以,在深刻的了解了这个时代后,朱谊汐对于火耗归公立马敬而远之。
所以,控制货币的发行,就成了关键。
一个时代的货币,有一个时代印记。
从商时起,铜就担当起了货币形态,因为青铜不仅能够成为开疆拓土的兵器,还是祭祀的必备。
春秋时,楚国位居南方,人少地狭,就是因为薅周天子的羊毛——铜矿,逐渐开始称霸。
周宣王就是为了讨打汉水附近的南国,
夺回铜矿,所以全军覆没,中兴功亏一篑。
秦汉至唐宋,
铜钱一直是独霸中国,辐射亚洲,由于制钱技术高超,导致铜钱大量的外流,中国自己的铜钱不够用了。
而明朝,海上贸易的流行,大量的白银内流,逐渐代替了铜钱的本位货币地位。
但,就跟周天子的铜矿一样,白银并没有受到朝廷控制,这就是最大的危险。
“国朝以来,白银海外流入日多,但却呈现东多而西少的境况。”
朱谊汐开始简单的跟大臣们普及金融知识:“嘉靖初年,一石粮食不过五钱白银,及至天启初年,一石粮高达一两白银。”
“而朝廷收上来的白银,每年依旧是五百万两左右,
及至今日,
南京粮价每石少则二两,多则三四两。”
“换句话来说,
嘉靖年间距此不过百余年,赋税未变的情况下,国库已经贬值最少一半。”
“陛下,这是为何?”
吕大器、姜曰广等人懵了,钱怎么还不值钱了?
“物以稀为贵!”
朱谊汐澹澹道:“白银太多而铜钱少,自然就不值钱了。”
说完,他看着众人思考状,直接道:
“既然白银流入控制不了,那就控制银圆。”
“银圆每年制造多少,可是在咱们手中握着,等到白银慢慢退出,长此以往市面上的物价自然就平稳了。”
“今夏,户部在南直隶的赋税,主收银圆,若是白银,得折算九成。”
“陛下,那要是有人囤积银圆,高价出手,普通百姓不就糟了吗?”
冯显宗不愧是地主出身,立马就窥伺到了其缺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7/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