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47


那道题,自己算错了!
可是殿下没有算错!
五军都督府创建于元至正二十一年,起初为大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来改为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至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
也就是中、前、后、左、右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的卫所,自此之后就成为定制,直到明朝灭亡。
洪武二十三年,升五军断事官为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
同时,朱元璋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
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是不统兵。
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在大明立国之初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权力非常大,不仅能够管理卫所的训练和生产,还能够参与到朝廷的重大决策里面。
并且当时的兵部,没有权利过问五军都督府的事物。
“祖制五军府,外人不得预闻,惟掌印都督司其籍。前兵部尚书邝野向恭顺侯吴某索名册稽考,吴按例上闻,邝惶恐疏谢。”
邝埜是在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担任兵部尚书的,这个时候距离洪武朝已经都有四十多年了。
一个堂堂的兵部尚书要士兵的名册,之后还要诚惶诚恐的谢罪。
可见在明前期,连主管军政的兵部尚书都不许查阅军队册籍。
由此就可以知道此时的五军都督府权力是何等的大。
兵部只不过是传递皇帝命令的一个工具,如何打仗如何部署,还是五军都督府说了算。
五军都督府位于承天门外千步廊的右侧,而对面就是朝廷的六部,每次上朝五军都督府的武将和六部的官员都要从千步廊进入洪武门上朝。
可以看得出来五军都督府地位何等之高。
五军都督府中,最靠近洪武门的就是中军都督府,此次设宴就在这里。
既然是皇帝在此设宴,那么京城之中但凡够上品级的武将,就没有一个会缺席的。
这也是陛下的恩宠啊!
朱允炆代表皇帝早早的就到了,不过此时他却如坐针毡……
===第67章
痛心===
在中军都督府中,武将们或者是交头接耳,或者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时不时还会爆发出轰然大笑。
有的谈到了兴奋之处,还会拍着桌子,唾沫横飞。
有人被揭了短处,撸起袖子嚷嚷着要干架,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英雄气概。
作为老将,冯胜和傅友德等人似乎精力没有那么旺盛,只是在那里轻声交流。
大将军蓝玉,则是斜靠在椅子上,舒舒服服的假寐,时不时的睁开眼睛看一看,似乎是见还没有正式开席,便又闭上眼睛。
作为中军都督府的都督,徐辉祖也早就习惯了武将们的喧闹,谨守着礼仪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也不受周围环境的任何影响。
而作为朱元璋的代表之一,两个主位其中之一自然是朱允炆的。
朱允炆坐在主位上看着武将们这般肆无忌惮,心里觉得很不适应,在他认为作为朝廷的大臣就应该恪守礼仪。
尽管自己年轻,可自己是代表皇帝来的,难道他们就不该给予尊重吗!
原本还以为这是一个交好武将集团的机会,没有想到他们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让一贯被捧在手心里的朱允炆觉得被冒犯。
不过这也并非是武将刻意针对他,而是他们天然就和朱允熥的关系近。
而这里坐在前面的又是朱允熥的舅姥爷和舅舅,还有带着亲属关系的冯胜,去结交朱允炆,那岂不是要得罪三殿下,还要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谁会去做这等蠢事!
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陛下说要在东宫选立太孙,这个时候更换阵营与叛徒有什么区别?
朱允炆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也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避免太过尴尬的缘故,于是说道:“诸位将军,时候已经不早了,不如就开宴席吧。”
此话一出,大厅之中顿时安静了不少。
徐辉祖看了看蓝玉,见他依旧闭眼假寐,恍若未闻,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头对着头不知道在交谈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