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7/1347


而通政司,是服务于皇帝个人的机构,消息最是灵通,是陛下意志的代表。
所以蹇义的话就代表了此事板上钉钉!绝对不会有偏差!
听到这话的某些人,就像是闻到鲜血味道的鲨鱼,立刻神情亢奋,要追踪咬住!
一些人的眼睛也明亮了起来,这话……是坐实了欧阳伦的罪名!
所以刘御史高声道:“欧阳伦身为皇亲国戚,却如此罔顾朝廷律法,罔顾银币之与国际民生之重要,
为了一己私欲行者不法之事,扰乱币制,臣请按照大明律法处置欧阳伦,绝不姑息!”
“不错!”
那位侯姓给事中也道:“欧阳伦做下如此奸恶大事,上愧对于陛下隆恩,辜负太上皇之看重,忠心荡然无存,孝道也不敢恭维……下愧对黎明百姓……
如果不严惩此人,实在说不过去,微臣以为应当严惩不怠,若不将欧阳伦赐死,天威何在……”
“住口!”
蹇义不等他说完就大喊一声,声音回荡在大殿当中,蒋所有人的心神都转了过来。
蹇义死死的盯着他道:“尔等口口声声大明律,口口声声太上皇和陛下,欧阳伦固然有罪,可这是你们该议论的事吗!”
“蹇大人……”那位刘御史脖子硬,明显有些不服气。
可是蹇义撇了他一眼,道:“你是御史,可以风闻奏事,这是陛下赐给你们御史的权利,可你们御史再有权利,那也是陛下的隆恩!
你们可以上奏弹劾,可以批评议论,但是本官要问问,对于对皇亲国戚,对于皇家之事,你们也要开口指教吗!”
那位刘御史顿时心中一滞。
蹇义没有再理会他,转向文武百官,道:“各位大人,《皇祖训》中有言,“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凡庶民敢有讦王之细务,以逞奸顽者,斩。徒其家属于边!”
大殿当中又安静了下来。
百官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尤其是方才那些心中暗喜的,也不免心头一震!
皇祖训可是说的清清楚楚!
意思就是言官弹劾藩王,因为的事情很小,那么就会被视言官为离间皇家成员关系,按律当斩。
而事情的大小衡量的标准在于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在于皇帝自己!皇帝说这是大事,那虽然是大事,若说是小事一桩……
那倒霉的就是言官了……
即便是大奸大恶之事,如果皇帝感觉证据不足,也会杀言官。
如果是普通百姓想要揭发藩王的行为,更是要先杀揭发者,而后流放其家人。
所以弹劾皇亲国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根据《明仁宗实录》记载,原山西按察使陈谔曾因故丢官,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大赦天下,理应重新起复陈谔,但只因他曾在担任湖广按察使任时,指责过楚王,仁宗就认为陈谔乃是小人,于是将其进一步贬为海盐知县。
他儿子朱瞻基也干过这事,根据《明宣宗实录》,山西道监察御史梁轸曾在上疏奏告王府违礼之事,结果小猪就效法他老子,以“不遵祖训“为由贬他为云南元谋县典史。
现在蹇义把皇祖训拿出来,谁还敢弹劾?谁还敢议论?
做官都不容易,谁愿意为了无谓的抗争而丢官去职。
蹇义再次说道:“《皇祖训》还有有言,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
“在《大明律》中,“八议”的第一条就是“议亲”,“谓皇家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
“凡八议者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若奉旨推问者,开具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闻,取自上裁。”
蹇义身为通政司的主事,在皇帝身边帮忙处理政务,也供陛下垂询。
在各方各面,无论是军政民生,还是律法规制,都得一清二楚,否则陛下问起来自己答不上来,那不是失职吗!
况且朱允熥昨天就已经告诉他让他参加今天的朝会,皇帝的心思就差没有明说了,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所以即便是很清楚话该怎么说,可他还是把那两部书从新找出来……
一字不错,头头是道,才更具说服力!
所以蹇义说罢之后,看着文武百官道:“诸位大人,无论是《明皇祖训》还是《大明律》,如何审断皇亲国戚,为在陛下一人而已!
若非陛下下旨特许,任何人以及各部衙门都无权处置,亦无权过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7/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